内容详情
2022年01月11日
陈沛林:浅谈太极拳的内外兼修
陈沛林在练太极拳。
本报记者 王龙卿 摄
本报记者 王龙卿
习练太极拳讲究内外兼修,外修是内修的基础,内修是外修的提升和反映,内外兼修才能完美。否则,只有外修,没有内修,练出的拳就会走向太极操的方向,形成“漂亮”的花架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达到健身养生、自卫防身、修身善性的目的。
那么,如何做到太极拳的内外兼修?本期名师大讲堂邀请陈家沟陈式第十二代非遗传承人陈沛林,就太极拳的内外兼修进行详解。
陈沛林说,现代汉语中内外兼修是指人的修养要从内外两个层面进行全面提升。“内”指内在道德修养、内涵,需要长年累月的沉淀,不断锤炼心境;“外”指人表现出的行为举止、言语表情,其由内映射在外才会形神兼备,不至空洞且虚有其表。所以,内外兼修即是指外在表现合乎礼仪的同时,也要重视内在道德修养的提升,最终达到“表里如一”,完成自身修养的全面提升。
“对太极拳习练者而言,内外兼修也是必备的基本要求。内修是要求我们注重修德性、明拳理、通经络、懂练气,外修主要表现在练形健体。”陈沛林说。随后,他总结了几点,抛砖引玉供太极拳习练者参考。
一是太极拳的内修。习拳者要先修德学理。首先,领会陈鑫编著的《太极拳图画讲义》,其中,“学拳须知”中要求习拳者“敬”为先,不可狂、不可满、细心揣摩、学阴阳开合,不可凌厉欺压。要牢记武以德成,德以武显,德是武的根本和基础,武是德的结果和表现。以德服人,德艺要合一。其次,要懂得中医经络学说中人体十二经络及对应的720个穴位、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子午流注与十二经络的对应关系;学习道家《黄庭经》中三丹田、导引吐纳及存思之法以及陈鑫《任脉督脉论》内功修炼大小周天的心法秘诀等,达到操固内守、调养气血、固本培元、修炼精气神的目的。
二是太极拳的外修。首先以“中和圆”“外三合”的原理修外在形体。外修拳架立身中正规矩,拳架步法规范;架不过低,松沉圆活,周身相随;其次要明白人体先天之气的“精”与后天的“劲”的区别,用标准规范的拳架和意念,通过“精”即“精气神”,更好地传导到筋骨、肌肉、四肢等,再以意领劲,意劲合一。经过一段时间的习练,达到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最后,在修炼好外形和内气的基础上,随着习练者的气感越来越强,此时切记“不可散功不可停”,初步实现形意气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在达到“内三合”的基础上,习练者再经过坚持不懈的修炼,最终实现“筋与骨合、气与力合”的境界时,太极拳的内外兼修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