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1月11日

我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初战告捷

74个种质资源提交国家种质库保存

本报讯(记者史文生)“焦站长,我们又发现竹林野山药、山区野山药和野生西红柿几个稀有品种。”日前,博爱县农业局种子管理站站长徐秋萍兴奋地给焦作市种子站站长焦竹青打电话,报告博爱县种质资源普查新发现。

徐秋萍是河南省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和抢救性收集专家。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中,博爱县共征集到本县的古老品种、当地品种和作物野生近源品种资源35个,含当地品种10个、野生品种18个、其他7个。其中,竹林野山药、山区野山药和野生西红柿为稀有品种。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极端气候加剧和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生态条件下的一些珍稀、濒危农作物种质资源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有些地方特有品种甚至到了消失的边缘,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源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环境遭受破坏而急剧减少,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对于有效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特有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及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确保农作物种质资源不丢失、不丧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要求和《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发展规划(2021—2035)》安排,自2021年起,我市决定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摸清我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

这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范围,包括马村区、修武县、博爱县、武陟县、温县、沁阳市和孟州市共计7个县(市、区),工作重点是对辖区内所有农作物种质资源开展摸底普查,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

据焦竹青介绍,许多稀有品种都是在偏远山区发现的,工作人员的付出自不待言。近日,修武县种子站站长常金河和工作队员在云台山镇海拔1058.23米的一个自然村中普查时,发现一个种植30多年的谷种。该村赵姓村民介绍,谷子种是30年前在山西买的。30年来,无论天气如何变化,它都能正常成熟。该谷子籽粒虽较现在的品种小,但熬粥粘度高,米油多很养人,入口顺滑且后味清香,是个难得的稀有好品种。

截至2021年年底,我市已完成1956年、1981年和2014年三个阶段普查表的填报,已征集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233份,包括粮食作物、蔬菜、经济作物、果树类各种作物种类,提交国家种质库保存的种质资源74个。其中,提交国家种质库保存的种子类种质资源68个,提交国家种质库保存的枝条类种质资源6个。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成为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四大怀药”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