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2月22日

孟州:倾情助企 创业福地

本报记者 李英俊

本报通讯员 牛联平

春节假期刚过,孟州市当地企业的用工广告便迅速登录该市各官方媒体平台,并成为干部群众微信朋友圈里的热点资讯。而在线下,由该市人社局等部门联合举办的“春风送温暖·就业送真情”专场招聘活动也拉开了序幕……

利用各种渠道搭建人才招引平台、帮助企业引进短缺人才,是孟州市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的走心举措。

“2022年,我市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打造服务能力更强、服务质量更优的助企干部队伍,建设更具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的企业家队伍,创造更好的营商和企业发展环境,让企业在孟州发展得更好,让孟州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宽更广。”谈及下一步“万人助万企”活动,孟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和平表示。

2021年以来,孟州市将“万人助万企”活动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长效之策,坚持问题导向,领导干部躬身入局,职能部门倾情服务,全面释放企业发展潜能、创新活力。

走心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该市从健全机制、搭建平台、创优服务入手,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2021年,该市在河南省2020年度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中排名第二十一位,位居焦作六县(市)第一,并被评为全省首批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县(市、区)。

搭建平台让企业放心。2021年,该市建立了县级干部、职能部门科级干部、乡镇(街道)干部“三级梯队”分包106家重点企业及10个重点项目的工作模式,在全市率先设立“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民营经济综合服务中心,整合服务资源,发挥工作专班作用,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组织基础、平台支撑。

高效服务让企业省心。该市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在全市率先完成工程领域审批改革,大幅压缩审批时限,推行“交地即发证”模式,加快项目落地。该市主要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干部主动上门、悉心沟通、早出晚归的项目服务“店小二”精神,成功促成巨力索具科技产业园项目落地;

该市市场监管局干部践行“一网通、一窗办、零成本、一日结”工作机制,仅用一天时间即为华兴公司办理股东变更换证。

贴心服务让企业暖心。围绕惠企政策精准落地、提升助企服务质量、对接上级部门、加强要素保障、完善长效机制等方面制定39项惠企细化措施。成立“格局屏天下·孟州市企业家培训中心”,组织各类培训。

硬核举措,助企强筋壮骨

该市将“万人助万企”活动与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三大改造”、企业上市等深度融合,综合施策,促进项目落地、企业做强。

推进“三个一批”促进项目落地。该市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树牢项目为王理念,2021年新上、续建500万元以上项目147个,御捷电动汽车实现量产,中内凯思国Ⅵ钢质活塞进入一线主机厂商供应链,隆丰高档牛皮革一期项目建成投产,金玉米和广济药业两大产业园开工建设,东旭光电、巨力索具两大A股上市企业落地孟州。

服务“三大改造”助推绿色发展。2021年,该市有41个项目列入全省“三大改造”项目库,新增4家市级以上智能车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以上,新入库规上企业63家,较2020年增长117.2%,居焦作市第一位。

推动企业上市加速产业转型。专班推进、一企一策,形成了“培育、股改、申报、上市”的梯次推进模式。

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动能转换。依托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该市高新技术公共服务中心再次入选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汽车零部件专利导航实验区通过省级验收,皓泽电子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企业入选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企业入选省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9家企业入选全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库,被评为全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

对症施策,助企纾困解难

该市建立健全“问题收集、难题报告、审批签发、工作交办、销号报备”机制,全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及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瓶颈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共性问题统筹解决。针对企业用工难问题,通过组织企业到人口大县招工、与职业院校签订培养协议等,帮助多家企业招聘;针对企业资金紧张问题,采取发放科技金融贷款、争取政策资金、组织“政银企对接”等方式,去年累计为企业争取到位政策性资金1.08亿元,拨付惠企资金1.74亿元,发放科技贷款2500万元,提供应急转贷资金3.6亿元。

个性问题精准解决。针对华兴生物35吨锅炉即将关停拆除问题,相关职能部门主动协调金玉米公司75吨锅炉富余蒸汽作为该公司应急气源,避免了企业停产。

急难问题尽快解决。去年7月罕见强降雨,助企干部第一时间组织人力防汛抢险,避免了企业财产损失;面对疫情,助企干部及时指导企业做好防疫和灾后重建恢复工作,先后为多家生产企业解决了运输、通勤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