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3月01日

让怀药文化加速搭上大健康快车

本报记者 王玮萱

焦作是怀药的故乡,传承、弘扬、发展怀药文化,焦作有历史责任。

怀药文化的历史基点在哪里?当下,如何激发怀药文化的传承活力?以文化为依托,焦作能否形成全新的怀药产业体系?

近日,焦作市怀药学会、焦作师专覃怀文化研究院共同举办了一场关于“覃怀文化与大健康文化”座谈会,同时还有幸收到我国著名书法家、诗人、联合国文化发展委员会文化创意理事会副执行理事长、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红色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澳门导报》荣誉社长黄以明发来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属性就是生命文化》的文章。

座谈会上,专家各抒己见,展开“头脑风暴”。他们认为,怀药文化应加速搭上国家大健康战略快车。

焦作市怀药学会会长职素青,扎根焦作10余年,是怀地黄文化研发专家。虽年近七旬,但她仍对焦作怀药文化饱含深厚情感。她开门见山地说,焦作的怀药文化不能再“啃祖”了,要看到危机,应主动拥抱国家大健康战略,才能扭转形势,尽快形成新的产业体系。

她说,怀药种植历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有文字记载的辉煌历史可追溯至500年前。历史上,焦作的先人对怀药的种植、利用不断创新,这才使其文化延续至今。他们对怀药文化最伟大的创新是“怀庆地黄大焙”,这一创新直接引发了中药炮制的技术革命,创新了地黄的产业链,催生了怀庆商帮,让怀地黄成为中药的基石,获称“中药四维之一”,并获“巴拿马金奖”。而如今的怀药文化创新力不足,始终处于第一产业链,这不能不令人遗憾。

身在其中,专家敏锐地观察到,焦作的“怀药”已经开始泛化成“豫药”了,其正在失去独有的品牌优势。以怀地黄为例,明清时期曾“一邑供天下”,但目前市场占有量仅约20%,全国最大的集散地不在焦作,焦作所残留的只是历史的余温。

所幸,怀药文化遇上了大健康时代。

据悉,2020年,“健康中国”带来的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0万亿元。到202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预计将实现超14万亿元的产值,2030年将超过16万亿元。疫情使全民的认识快速提高,又推动了区域大健康产业集群的完善。

“焦作历史资源得天独厚,而如今历史又一次给予了焦作怀药文化快速发展的机会,我们不应辜负时代。”职素青感慨。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焦作师专覃怀文化研究院教授刘朴兵是饮食文化方面的专家,曾出版多部专著。目前,他正在针对焦作饮食文化与健康文化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

他说,焦作市所辖的孟州、温县、武陟、沁阳均属于黄河流域,食药同源是黄河流域饮食文化的一个优秀传统。从历史上看,焦作所产的山药、牛膝、地黄、菊花四大怀药,不仅用于医疗卫生,也广泛用于饮食养生。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焦作饮食文化一向重视食疗和食养,相信在今后的中原经济崛起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焦作饮食文化一定会发扬光大,迎来美好明天。

座谈会上,他深入解析了怀药文化与饮食文化的渊源,令人开阔眼界。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焦作师专覃怀文化研究院主要负责人程峰说:“深入而系统的梳理、研究怀药文化,使文化与时俱进,是传承怀药文化、发展怀药产业的关键一环。通过文化专家、科技专家的新发现,为当今怀药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黄以明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属性就是生命文化》表达了观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属性就是生命文化。文化是经济的灵魂,在这个智能信息化大潮的时代,中国的生命文化将是一盏明灯,成为一种指引。

怀药文化理应是中国生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它该如何在国家大健康战略的指引下形成产业体系呢?座谈会上,专家认为,政策先导,文化引领,科技创新。

专家说,怀药文化应积极拥抱时代,在国家大健康战略的指引下,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国家中医药发展规划、乡村振兴、特色文化产业等,充分融合,顺势而为。进而,焦作或可以怀药产业为突破口,打造焦作大健康产业集群。

大健康时代来了,怀药的大市场就来了吗?职素青说,供给侧改革同样适用于怀药产业体系建设。

未来大健康产业的潜力将足以改变全球财富的分配。四大怀药产业是最适合大健康模式的产业,它拥有资源和文化的独特性。借势得力,改善供给侧能力,延长产业链,增加品牌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构建新产业链,并最终落脚在焦作健康品牌的建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