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3月01日

“被子”暖心 背“娘”贴心

——马村区冯营街道为民服务故事多

2月15日是元宵节,马村区冯营街道东苑社区把辖区老人请到社区吃汤圆。瞧,老人们吃得多开心。

许 佳 摄

本报记者 张 蕊

本报见习记者 董 蕾

在我市,有这样一个街道,所辖仅两个社区,服务着1080户3173名群众。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街道,却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为民服务的真情故事,多次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热点,这就是马村区冯营街道。

这是一个新故事。刚刚过去的元宵佳节,冯营街道“红管家”张战全背“娘”看演出的故事被全国各大媒体转载报道,网友纷纷点赞“红管家”的暖心服务,羡慕这里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还有一个老故事。自2012年起,冯营街道东苑社区党支部每年为辖区老人拆洗被褥,至今已整整10个春秋,共拆洗被褥1100余条。党员干部用优质服务架起与群众的“连心桥”,“拆洗被褥”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该街道的服务品牌,代表着该街道的精神传承。

冯营街道为民服务的暖心故事有很多,这些故事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情怀?又有着怎样的付出?

一床暖心被褥的背后,是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

东苑社区是煤矿家属院,有200多位65岁以上老人,其中独居老人90多人。老人们的儿女大多在外买房置业,老人们却习惯住在这里,他们说,社区干部待他们比儿女还亲。

让时光倒流至2012年的炎炎夏日。东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徐秀叶在慰问辖区老人时,走进2号楼13号李寿芳老人和6号楼5号李绍凤老人家里,一股子异味扑鼻而来,同去的年轻人忍不住捂住鼻子。发现异味是被子散发出来的,徐秀叶和同事把两位老人的被褥抱走,拆洗干净的被褥几天后被送到两位老人家中。

那一年,徐秀叶考虑再三后作出一个决定:为社区65岁以上老人拆洗被褥,整整收了260条被褥,8个女同志又是拆洗又是缝,干了13天。

自那个夏天起,东苑社区把给辖区老人拆洗被褥作为“规定动作”保留了下来,这一洗,就是整整10年。如今,为老人拆洗被褥成为东苑社区一项民俗活动。每年6月中旬起,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以及辖区群众都会赶来帮忙,热心群众送来时令水果解暑降温,附近商户送来遮阳棚抵挡烈日……东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门前晾晒的花被面,成为党群连心、敬老爱老的亮丽符号。

为辖区老人拆洗被褥只是冯营街道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这种服务在该街道扎下了根,并不断深化。该街道针对“三无”小区党组织不健全、服务群众能力低下等问题,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志愿管家”四级基层末梢组织体系,形成全面覆盖、资源共享的党建新格局。

“拆洗被褥”故事的背后是什么?冯营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明月这样解读:冯营街道“拆洗被褥”的故事跟发生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的红色经典故事一脉相承。昔日的“半条被子”是鱼水之情,今天的“拆洗被褥”是干群心连心,核心要义都是共产党人的赤子初心。

“红管家”背“娘”的背后,是社区干部的爱民情怀

镜头回到今年元宵节。2月14日,冯营街道在党建综合体初心苑内为辖区老人组织了一场演出,“红管家”张战全想到李花老人爱看热闹却行动不便,于是背起老人去初心苑看演出。当天围观群众多,他担心老人看不见,就背着老人看完了表演。照片流出,广大网友留言:这个元宵节很温暖。

张战全这样的“红管家”,冯营街道还有很多。去年,该街道全面推行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红色物业”创建工作,在原来党员志愿者管家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党群议事会制度,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热心群众中选聘73名“红管家”,擦亮“红管家”金字招牌。徐秀叶说,东苑社区51名“红管家”,主要帮助社区解决留守老人的生活困难,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社区,社区工作更加顺利,群众也更加满意。

居民每逢佳节一家亲,冯营街道年年如此。今年除夕夜,有些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响应号召不返乡过年,该街道党员干部、“红管家”和志愿者把独居老人请到社区共度佳节,老人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过除夕、话党恩,笑声不断。该街道还成立5支志愿者队伍,即文艺宣传队、卫生监督队、治安巡逻队、贫困帮扶队和民事调解队,坚持开展“过佳节、树形象、促发展”系列主题活动。每年的端午节、重阳节、春节,东苑社区都要将65岁以上独居、孤寡老人请到社区集体过节,请他们吃粽子、吃饺子,为他们免费理发、检查身体。

如此为民服务,就像绣花,细之又细,下足功夫。冯营街道推出“200米便民服务圈”服务模式,把辖区划分为4个便民服务圈,通过“定人、定责、定流程”,由党员中心户在200米半径内提供综合服务。该街道还推出“为民服务八条”:为辖区65岁以上老人提供拆洗被褥、代买代办、上门巡诊、免费理发、每周一乐、供应午餐六项服务,为活动不便老人提供送餐上门、定期打扫卫生两项服务。

“红管家”背“娘”的故事如何延伸?王明月说,冯营街道将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六大行动”,精准聚焦精细化服务,健全完善“1254”基层治理模式,用“绣花功夫”解决群众小事、办好民生大事,让群众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