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3月07日
二月二,传统村落“唱”新曲
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的老分单,这可能是焦作地区目前最早的分家凭证。
本报记者 王玮萱
3月4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春耕始。省传统村落——温县番田镇段村虎年第一个庙会热闹开启。
而从这一天起,段村“逢九”有会,一年下来竟有30多个庙会,这种现象十分罕见。
段村庙会由来已久,这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古济水在其南侧田地缓缓流淌,以古济水为界,往南走几步就是孟州地界,往西不远便是沁阳地界。古时,这里是洛阳通往北京的官道,商贾云集。段村原有汤王庙,东南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吴庙、北与温县韩村的韩村庙连接成线,老百姓俗称“五里三座庙”,由此起了庙会。
一声锣鼓震天响!
卖豆沙糕的、混浆凉粉的、肉丸子的、小车牛肉的,已率先占据了最佳位置,吆喝声从10时起至18时止,此起彼伏。
这一天,段村像过年一样热闹。出门的闺女们要回娘家,娘家人总会炸上糖糕、菜角,再买上一坨子混浆凉粉,招待她们。食物普普通通,感情实实在在。
一大早,68岁的段村村民秦鸿凯已备好美食,招待两个老姐姐。不过,他今天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城里来的客人们介绍段村。
几年前,他和家人在秦家老宅发现了两块匾,一块书写“伟略运筹”,另一块书写“文元裕”。两块牌匾的出现,不仅揭开了段村一段辉煌的历史,也让怀商老字号——“文元裕”重现江湖。接着,他们又发现了地黄篓、大秤、小秤,其中小秤上还刻有“文元公”三字。
见有客人来,秦鸿凯80岁的老嫂子拿出一张保存完好的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的老分单,这可能是焦作地区目前最早的分家凭证了。
秦鸿凯的侄子在木阁楼上发现了一块写着“名冠成均”的木牌匾,落款为“大清嘉庆五年仲春上浣”,令客人们兴趣满满。
秦家另一老宅名叫“怡安堂”,幽静的两进院落,虽显破旧,但已被“打造陶渊明式的诗意栖息村庄”的倡导者、知名教授鲁枢元相中了,他将在这里开展他的新课题。
“村西的凤凰台,想不想看看?那可是一处仰韶文化遗址。”秦鸿凯热情地向大家介绍。
说话间,戏台已搭好,乡亲们坐等大戏开唱。
焦作首届戏曲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当代戏曲名人杨庆艳上台献唱,一曲《五世请缨》唱完,台下掌声雷动;老怀梆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玉清也被特邀而来,一曲《游龙戏凤》让乡亲们倍感亲切;原创现代大戏《申亮亮》的主创团队、温县黄庄镇群星豫剧团将演出推向高潮。
趁着乡亲们高兴,段村“带头人”秦鸿党上台宣布了几件大事。他说:“去年,段村评上了省级传统村落,秦家老宅入选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为一根山药,我们还上了中央台,真是喜上加喜。今年,根据专家们建议,我们制订了蜀葵计划,家家种蜀葵,营造蜀葵美学经济。我们还邀请到了河南大学专家为我们村作整体规划。秦家老宅将被打造成怀药、怀商博物馆,博物馆除了老物件,还有从4万多张照片中挑选出来的365张精品老照片,反映我们村的百年历史。大家说好不好呀?”
“好!好!”乡亲们齐声欢呼。
在文化引领下,段村已吃上了“文化饭”,开启了新纪元。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图① 段村全貌。
图② 三进式秦家老宅。
图③ 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照片挂在醒目的位置。
图④ 整理全村老照片的文化学者,他们将举办一场留住乡村记忆的大型摄影展。
图⑤ 82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玉清(左)在表演怀梆《游龙戏凤》。
图⑥ 落款为“大清嘉庆五年仲春上浣”的“名冠成均”木牌匾,距今已有222年。
图⑦ 2000多册小人书摆在村委会大院,给人带来满满的回忆。
图⑧ 赶庙会、听大戏好不热闹。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赵耀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