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3月11日
回归教育初衷应先从“正名”开始
□筠 溪
近日,省教育厅发布通知,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幼儿园名称规范清理整治工作,对包含外语词、外国国名和地名,使用片面强调课程特色以及民办园使用公办学校名称等进行清理整治。
教育机构名称具有大众化使用的特征和属性,其含义也直接代表了地域特色、办学理念、教育内涵,如果不加以规范,无形中跑偏教书育人的初衷就有大概率的可能。
长期以来,部分民办教育机构在为学校命名时常常“追大崇洋”。所谓“追大”,就是动辄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世界”“全球”等字样,总想以“高大上”的名称接轨“国家”“民族”“世界”;所谓“崇洋”,就是总想与“哈佛”“剑桥”等世界名校“攀亲戚”,再不济也要用个英文音译词给人“洋”的无限遐想。
我们常说“面由心生”,运营单位为教育机构起名就像对待自家孩子,总想突出个名头响亮、追求个寓意非凡,而这也是其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事实上,那些不具备资质和实力却要“追大崇洋”的教育机构,要么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要么东施效颦、邯郸学步,除了闹出笑话还可能误人子弟。
起名不仅是“几个字”的事,更是教育理念的折射,放任起名乱象野蛮生长,必然会使教育机构跑偏教育内涵和国人文化传承,这是教学机构急功近利、浮躁务虚的体现。5月底前,全省各地教育部门都要开展摸底排查,剑指幼儿园注册登记名称、实际悬挂使用名称、园内外各类标识以及微信和微博公众号名称等,务必大力度,实现全覆盖。
整治“存量”,规范“增量”。这次治理很彻底,主管部门对新审批设立的幼儿园严格规范名称管理,先审核、后准入,且建立日常监督检查机制,盯紧运营中擅自更名现象,对触碰红线者直接取消评优评先评比等资格。
办教育终究要靠实力说话,只有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育理念,顺应孩子天性,踏踏实实耕耘,才能办出学校特色,赢得业界口碑和教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