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3月18日

武陟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本报讯 3月13日上午,武陟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落实县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总结2021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今年工作,动员全县上下以奋斗姿态、务实作风、过硬能力,在实现“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中跑出加速度、再创新辉煌,奋力推动“两城三县一枢纽”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效,让“中国黄河文化之乡”在县域经济“成高原”中走在前列、更加出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会由县委常委会主持。县委书记秦迎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县领导刘祖国、王亦山、魏国龙、马金洲、张戊己、王继业、王鑫、李军利、任红星、燕涛、王刚、许雁领、张伟等出席会议。

全会审议了县委常委会2021年工作报告、县委常委会2021年抓党建工作情况专题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武陟县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过硬能力扎实作风推进现代化强县建设的意见》,表决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武陟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县委副书记刘祖国宣读了《2021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的通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鑫安排部署了今年经济工作。

全会充分肯定了去年以来县委常委会的工作。一致认为,2021年是武陟县发展历程中极为关键、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汛情疫情的叠加冲击,县委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总纲领,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等各项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锚定“两个确保”,聚焦“十大战略”,坚持以“一高带四高”,统筹推进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生态建设、民生幸福、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激励全县上下难中求成、开拓新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后劲十足的向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十四五”起步之年良好开局。

全会指出,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紧扣市委“1353”总体发展思路,坚持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增活力,以创新促转型,以项目强支撑,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在实现“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中跑出加速度、再创新辉煌,奋力推动“两城三县一枢纽”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效,让“中国黄河文化之乡”在县域经济“成高原”中走在前列、更加出彩。

全会强调,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既要与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经济工作总体要求相衔接,与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相匹配,也要体现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更要充分考虑武陟县经济社会发展跑出加速度、再创新辉煌的奋斗实际,要准确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危”与“机”的关系、“十大战略”与“中心工作”的关系、“跑出加速度”与“再创新辉煌”的关系、“系统观念”与“统筹发力”的关系,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全会指出,要将承接好“十大战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围绕“两城三县一枢纽”建设,重点抓好八项任务。积极融入战略大局,形成规划“一张图”,促成产业“一盘棋”,连成交通“一张网”,主动借势发展;坚持项目为王,集中力量强龙头,立足优势固链条,锲而不舍抓创新;注重系统发力,坚决守好两条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树牢精致理念,以系统思维优化空间布局,以前瞻思维提升功能品质,以精细思维提高管理水平,打造宜居之城;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开放,持续优化环境,激发制度活力;坚持以文促旅,让文化资源活起来,让黄河文化热起来,让文旅产业强起来;加快低碳转型,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生态提升行动,加快建设绿色家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民生,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持之以恒办好“四大民生”,实现更高水平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推动共同富裕。

全会强调,要树牢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安全。“守底线、防风险、保安全、保稳定”九大工作专班和各级各部门要坚决扛牢责任,全力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疫情输入风险、金融风险、安全稳定风险、自然灾害风险。

全会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以“我是武陟人”的主人翁意识,以“我热爱武陟”的责任意识,跑出武陟加速度,让“中国黄河文化之乡”在县域经济“成高原”中走在前列、更加出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冯振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