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3月31日

市人民医院成功为七旬老人切除肠道较大腺瘤

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日前,市人民医院内窥镜室与麻醉科、普外四区等科室会诊后,采用内窥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为一位七旬老人成功切除较大绒毛状腺瘤。

据介绍,这位患者在入院1个月前开始出现大便带血,经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便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市人民医院门诊作了肠镜检查,结果显示结直肠多发息肉,病理显示为绒毛状腺瘤。对于是否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以及术后能否顺利恢复,患者及家属都十分担心。为此,门诊医生就向内窥镜室主任陈萍咨询是否有合适的内镜下治疗方案。陈萍从患者病变特点及其最大获益出发,联合麻醉科、普外四区进行会诊,最后决定为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也是临床应用前景较好的技术,简单说就是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等专用器械,将病灶与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这项技术可让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病变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这种技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特点。

听取了医生的治疗方案后,患者和家属彻底打消了顾虑。很快,在麻醉科医师的麻醉支持下,陈萍为患者顺利实施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目前恢复良好。

该院专家介绍,肠息肉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腺瘤性(肿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非肿瘤性)息肉,成人发现的肠息肉大多为腺瘤性息肉,而腺瘤性息肉按照组织学结构又可细分为3类:一是管状腺瘤,最常见,癌变率相对低;二是绒毛状腺瘤,又称乳头状腺瘤,较少见,癌变率很高;三是管状绒毛状(混合型)腺瘤,同时具有前两类表现,癌变率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腺瘤性息肉发生恶变的可能性除了与组织结构相关外,还与其体积大小、不典型增生的程度相关,如果腺瘤直径大于2厘米,约有半数患者会出现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