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4月02日
刘子桢:“疫”线书写青春答卷
本报记者 赵改玲
“选择成为选调生,就是选择了扎根基层的担当和为民服务的责任,要到基层和人民中发光发热。”这是解放区王褚街道东于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刘子桢的庄严承诺。疫情趋紧时,28岁的刘子桢是履行党员联户职责的“守门员”、守护群众健康的“战斗员”、严把数据精准的“信息员”,用青春姿态书写无悔答卷。
“我是联户党员,我要对他们负责”
“您好,我是联户党员刘子桢,请问您家有近期来焦返焦人员吗?”为准确掌握联户群众的最新动态,刘子桢坚持对分包的21户群众逐户开展入户走访,每月每户至少登门2次。他为21户群众建立微信群,及时宣传政策、耐心答疑解惑,确保对每个住户家庭成员流动情况、疫苗接种情况、核酸检测预登记情况等信息心中有数。
“我是联户党员,我要对他们负责。”刘子桢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好门、看好人”,减少传播风险,当好防疫一线的“守门员”。
“党员就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前几天,连续多轮核酸检测采样,对刘子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从清晨到第二天凌晨,这是他每天的工作时刻表。
经验不足,勤奋来补。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后,他习惯复盘一天的工作,反思核酸检测采样的全流程,模拟应对突发情况的办法,直至做到心中有数才安心休息。
3小时后,天还未亮,他又出现在采样点,承担起“信息录入员”的职责,为群众扫码录入系统,做好数据统计工作。正如他所说:“党员就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失守了,就意味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台前幕后同样重要,都是疫情防控主战场”
辖区人员的数据统计、核实、报送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在结束了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后,他又化身“数据报送员”。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摞报表,又成了他另一个“战斗阵地”。
王褚街道人口众多、流动频繁,数据异常庞大、核查难度极高、群众工作难做。有时,为保证一个数字精准无误,他需要打十几个电话反复核实。为确保按时按点报送报表,放弃休息甚至吃饭时间更是家常便饭。“虽然数据工作不在战‘疫’一线,台前幕后同样重要,都是疫情防控主战场。”刘子祯说。
时刻秉持选调生初心,用“硬核”担当守护人民健康,刘子桢在“疫”线大考中书写着有责任、有温度、有力量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