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4月13日
不信春风唤不回
□许伟涛
生活,是“渐进式”的。同样,有关教育的改革也是“渐进式”的,它不是一个摧枯拉朽的“革命”或运动,而是如同这季节变换、花开花落一样的生长演化过程。
比如,“双减”的背后其实是“双回”,即回归教育规律、回归五育并举。但“双减”之后,家庭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尤其是“课后服务”“假期托管”的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双减”对教育的真正挑战,也不仅在校内。毕竟,学生的差异,关键是看孩子内心有没有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和独特个性。
这一观察过程,也正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因为老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家长只需面对自己的孩子;学校提供共性、基础的教育,而家庭则发现、甄别孩子的细微特质。这就需要家长转变观念,坚持长期主义,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当然,“课后服务”和“假期托管”的改革也需要不断地迭代升级,以回应和解决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
教育家钱理群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总结为“以立人为中心”,他曾投身基础教育,直接站到中学课堂上,与中学生面对面。他对教师们说,如果一届学生里,你影响了五个人,就已经是很大的成绩了。一辈子能影响几百个人,作为一个教师,就够了。
再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也是要重新建立起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如今,一些学校在做“田园教育”,就是旨在通过在学校开辟果园、蔬菜园,引导学生耕种,自食其力,也是为了让教育回到土地,回到生活气息中。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这就是我们关注和行动的力量与精神。不把目标定得太高,而是低调地去做;不想着一蹴而就,毕全功于一役,而更像是在某种程度上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因为我们相信春风的力量,撒下去的种子,总有一些会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