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4月20日
交流教育故事 共抒教育情怀
——焦作市首届中小学名校长论坛侧记
焦作市首届中小学名校长论坛现场。
张秀荣在现场分享经验。韩 璐 摄
本报记者 赵改玲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价一所学校,先要评价它的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由市教育局主办的焦作市首届中小学名校长论坛于近日举办,目的就是要借助这个平台,发挥名校长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校长相互之间的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进一步提升广大中小学校长的办学治校水平,持续造就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有影响的优秀校长队伍。现场,尊师重教的氛围格外浓厚,嘉宾和观众的互动碰撞出绚烂的智慧火花。
名校长经验分享:讲述“传奇”张庄初中故事
近几年,示范区宁郭镇张庄初中创造了不小的成绩。2021年,714人参加中考,600分以上有435人,被焦作一中正式录取181人。2021年,该校荣获焦作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奖一等奖。
张庄初中校长张秀荣令人刮目相看。在焦作市首届中小学名校长论坛上,第一个环节就是张秀荣进行经验分享。她分享内容的题目是《筚路蓝缕,开拓进取》。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就是最好的教育。”“习惯影响人生,知识改变命运。”“健康和谐、快乐生活、善教乐学、追求卓越。”“严谨奉献,精益求精。”“勤奋好学,勇争一流。”……发言中,张秀荣金句不断。
张秀荣说,养成教育是张庄初中的办学特色,也成就了张庄初中。学生在张庄初中实现“品德养成、智力养成、体魄养成、审美养成、劳技养成”,真正使学生实现“上学三年,受益一生”的目标。
张庄初中现在以课案为载体的“自主互助,当堂巩固”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案是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是学生知识形成的载体,同时也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载体。老师们经过精心个体备课和教研组集体备课后,确定好课案。晚自习,全部是学生自己的时间,学生依据课案上的重难点提示和自学指导部分,先自主学习,进行充分的预习。晚自习结束后,上交课案,方便第二天老师查看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上,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小组之间相互协作、互帮互助、学习探究,完成拓展探究部分,探究结果由学生登台展示,这是课堂目标完成的重要环节。课堂反馈,是检查学生当堂知识掌握的情况。
张秀荣说,“双减”之下,该校给社团活动做“加法”,培养了孩子们的素质。学校现有社团76个,在这里,歌声、琴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围棋、象棋、五子棋,棋棋经心;书艺、舞艺、诗画艺,熠熠生辉。此外,戏曲、书法、太极、腰鼓、舞狮、摄影、魔方等社团活动多姿多彩,分别拥有大批成员。
校长沙龙:听乡村小学如何实现从“零招生”到“零流失”
第二个环节是校长沙龙,邀请不同区域的校长,围绕当前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进行探讨和交流,擦出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的新火花。
来到现场的嘉宾陈佩,分享了她所在的教学点由“零招生”到“零流失”的转变。
陈佩是沁阳市龙泉中心小学屯头村教学点的一名老师。刚到学校,就陷入了“零招生”的窘地,孩子们选择到邻村的私立寄宿制学校上学。
当时,陈佩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办好优质教育,首先教室得温馨、明亮。陈佩就召集了亲朋好友一起来改造这间教室。经过几天的整理,一间窗明几净、绿植满屋的教室诞生了。陈佩把教室分为了教学区、茶水台、阅读区、“那些花儿”主题照片墙、干花区等,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她还给班级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花儿班”。
接下来,她开始对村里的适龄儿童挨家挨户走访,让家长参观焕然一新的教室。在招生动员会上,陈佩对家长们说:“把孩子交给我,我也能让孩子成才。以后,屯头村教学点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家长们被陈佩的真诚打动了,纷纷去私立小学退了学费,把孩子送到了屯头村教学点。就连该村村党支部书记也大吃一惊,说:“破纪录了,一下有10个学生,最近几年第一次上双数。”
不到一年时间,屯头村教学点从“零招生”扭转为“零流失”的事迹在附近迅速传开,村民强烈要求再开设二年级,教育部门于第二年又派遣了一名新老师。很快,村里适龄的11名学生全部报名。
目前,这里已有一、二、三年级,共28名学生。陈佩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扎根农村、热爱乡村教育,共同办起四、五、六年级,真正实现“一个都不能少”。
现场互动:回应关切问题,搭建交流平台
校长论坛的现场提问环节气氛最为热烈。
网友“一只想飞的螃蟹喵”向武陟县嘉应观乡御坝小学校长刘生利提问:御坝小学地处黄河滩区,环境艰苦,这么多年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网友“一叶知秋”向陈佩提问:您之前是一位音乐老师,来到屯头村之后变成全科教师,您是如何转变的?
还有网友向修武县大位村中心小学校长马静提问:咱们学校的厕改工作受到广泛关注,下一步您将如何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让农村教育更有特色呢?
这些校长都真诚分享自己的经验,他们畅所欲言,把他们办好乡村教育的雄心壮志展露无遗,有的是和学生吃住在一起,有的是利用当地文化来丰富校园文化。互动碰撞出了真知,交流启迪了思想。
在一问一答中,这期以“聚焦乡村教育”为主题的论坛也渐渐进入尾声,大家意犹未尽。
正如本场主持人所说:教师就是一份成己达人的职业,如果说乡村教师是为乡村学生筑梦的人,那么校长就是为乡村学生打开通向未来知识之窗、能力之窗的领路人。让乡村学校充满温暖和力量,最大程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努力办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