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4月25日
示范区民政和退役军人事务局
夯基础 抓中心 破难题 上台阶
奋力推动民政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郭树勋
业务培训常态化,大力推进能力作风建设。
常态化开展困境儿童关心关爱服务。
民政养老事业蓬勃发展,养老敬老蔚然成风。
开展“爱的滋润”助残公益发放活动。
核心提示
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示范区民政和退役军人事务局按照“夯基础、抓中心、破难题、上台阶”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着力破解民生发展难题,奋力推动民政、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和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1亮点工作
党建引领夯实基础。以党建工作引领业务工作,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推进机关党员干部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发挥党员引领示范作用,促使机关党建“走在前、作表率”。强化廉政学习教育,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同抓共管、互为促进。
养老服务逐步完善。以项目为抓手,文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作为全区首家综合性养老机构,总投资4996万元,两栋主体楼已完工,并引进专业养老机构经营,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总投资600万元的文昌街道、阳庙镇、苏家作乡、宁郭镇四个乡镇(街道)敬老院的危房、排水和消防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已全部完工投用。争取上级农村重残照护服务设施建设资金82.5万元,对4家敬老院重残失能照护条件进行提升改造。智慧养老服务全面铺开,6家养老机构完成焦作市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对接工作,7家养老机构、9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6家农村幸福院以及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信息全部完成系统采集录入。新建李万、文苑两家社会工作站,统筹连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涉老社会组织。
慈善募捐再创新高。“99公益日”期间,示范区慈善助推灾后重建项目筹募善款93万余元,比2020年增加14倍,名列五城区第二。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接收上级慈善资金及社会各界捐赠物资共2818.16万元,及时下拨到各乡镇(街道)和受灾群众手中。
殡葬改革持续深化。加大督导协调力度,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工作。全区全年综合火化率提升至全市第二名,市里专门向示范区发来书面表扬信。
社会救助持续发力。做好受灾困难群众临时生活保障。为遭受洪灾分散安置的7349名群众发放生活补助金296.51万元,为2716名低保、特困和孤儿等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生活补助金30.02万元。做好城乡低保。共保障城乡低保人员2454人,累计发放24586人次572.9853万元。继续开展低保专项整治,共核查413户672人,取消低保120人。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为特困供养对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购买保暖内衣、羽绒服及棉被褥;为4家敬老院发放取暖经费14.75万元。
社会福利全面落实。服务好“一老一小”,为全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津贴共计243.195万元,为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补助69.9203万元,发放孤儿助学资金16人次4.0833万元。
退役军人保障落实。推进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区92名符合政策退役军人补交养老保险,全部在系统内限时完成,办结率实现100%,交费率位居全市第一。
持续做好双拥优抚。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抚恤补助金,共发放优抚金911.977万元;春节、八一期间,对驻军(驻区)部队、市消防支队和区消防大队、1320名优抚对象、569户现役部队官兵家属、湖北孝感空十五军及60户困难退役军人进行慰问,并对全区5700名退役军人全覆盖慰问,共发放慰问品和慰问金119万余元。
系列活动丰富多彩。七一前夕,走访慰问30户退役军人老党员、困难退役军人;在全区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主题宣讲活动5场;在全市《退役军人保障法》知识竞赛活动中荣获第二名;在河南省“学法践初心、履职担使命”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决赛中,该区刘莎莎等参加焦作代表队获得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法律知识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残疾人生活应保尽保。为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68.712万元,为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114.342万元;对79名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完成年目标60人的131.67%;实现残疾人证“跨省通办”;为1019名困难残疾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残疾人多项工作名列全市前茅,被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2021年度全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残疾人联合会评为2021年度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先进单位和2021年度全市困难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先进单位。
2022发展谋划
聚焦从严治党,提升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突出政治建设统领地位,自觉履行“一岗双责”。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持续深化“守规矩、懂业务、真落实”活动成效。推进清廉民政建设,建立廉政风险排查机制。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党务政务公开,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养老服务机构、公墓等重点领域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落实排查、督导工作措施,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整治。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创新服务举措,提升底线民生保障能力。提升精准救助水平。完善困难群众走访排查工作台账,推进“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的主动发现机制;完善家庭经济状况核算评估,推进“核算为主、评议为辅”的进入机制;严格落实有关规定,确保低保、孤儿、高龄老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群体应助尽助;完善救助对象动态调整,推进“互联网+数据比对”调整、退出机制。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将低保审核确认权下放至乡镇(街道),推行社会救助“一次办”“网上办”,让困难群众申请、办理、查询等更加方便快捷。提升社会参与度。拓展社会救助服务,推行“资金+物资+服务”救助方式,大力动员社会力量为救助对象提供物资经济帮扶、公益性照护、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专业化、个性化大爱服务。
聚焦“25311”,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主动向上级争取、向社会募捐、与金融机构对接,提高资金筹集能力。充分调动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社会动员能力,引导社会组织、社工人才、志愿组织进社区服务,为基层治理提供基础保障。提高社会事务能力,新建2个乡镇社工站,培育社工专业人才队伍,提升社工站服务能力。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持续推动火化率提升。加强双拥宣传,做好双拥模范城创建和拥军优属工作。
加强项目建设,优化基本社会服务能力。推进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启动示范区中心敬老院项目建设。计划投资约6000万元、开设359张床位,建设区中心敬老院。推进文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公建民营项目。计划投资4996万元建设文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设计床位150张,目前已完成主体楼建设。引进社会资本投建李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计划今年办完项目前期手续并开工建设,三年建成投用,实行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服务。提升村(居)养老运营质量。以奖代补方式全面提升示范区农村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运营质量和服务水平。建设示范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与市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和区政务、公安、医疗、社保、殡葬、救助等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适时拓展养老服务产业。同时,逐步延伸养老服务,完成不低于220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同时,进行殡葬基础设施项目改造。
(本栏照片均由示范区民政和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