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4月26日
擎金融之笔书写服务三农新篇章
本报记者 朱传胜
解放农商银行青年志愿者积极协助街道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山阳区农信联社人员到企业实地走访。
修武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实地走访当地种植大户,摸底信贷资金需求。
沁阳农商银行客户经理深入企业了解需求。
博爱农商银行客户经理深入企业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
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
眼下,怀川大地连片的小麦长势良好,进入孕穗期,灌溉施肥正当时。
在希望的田野上,离不开的是焦作市农信社(农商银行)(以下简称焦作市农信社)信贷资金支持。
坚持党建引领
助力乡村振兴大发展
党建做实做强,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在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融合的道路上,焦作市农信社走得坚定有力。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砥砺初心、激发信仰。通过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梳理出实事清单110项,重点关注解决客户群众切身利益的灾后重建、疫情防控、恢复经营等问题,确保实践有力、实干为民;通过持续推进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规范组织生活,全辖累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308次,专题党课450次,开展党史学习读书班1200余次,举办红色经典诵读活动210场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今年3月18日,修武疫情发生后,焦作市农信社及时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全市防控一线,进驻社区、乡村卡点,加强防疫值守,做好“三码”查验、测温登记及消毒等工作,协助医护人员完成核酸采集,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同时,积极开展慰问捐助活动,为疫情防控一线人员捐助医用口罩、消毒液、帐篷等防疫物品,送去方便面、火腿肠、纯净水等价值5.2万元的生活物资,全力为战“疫”贡献金融力量。
2021年以来,焦作市农信社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在“依托党建做加法,加出无限新动能”理念指引下,探索推进“党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模式。此项工作充分运用党建的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和农商银行的资金优势、平台优势,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组织服务体系,在保证“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做实做细“整村授信”工作,将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到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党建高质量引领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截至目前,市农信社已累计与53个乡镇党委、995个行政村党支部建立了合作共建机制,形成逐级传导、协调联动的工作矩阵。
传承“背包精神”
做新时代的“背包银行”
一辆自行车、一个挎包、一个马灯曾是农信社员工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农信社也成为老百姓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最温暖的依靠,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背包银行”。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变成了汽车,帆布包变成了单肩包,包里的算盘、印章、账本被手机和“e挎包”等现代电子工具替代,但服务“三农”的“背包精神”一直在延续。
“农信社永远跟着老乡走,要与老乡走得更近更亲”。农信社在长期与农业农村农民同生共长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人缘地缘优势,熟悉农村现状、掌握农业特点、了解农民需求,人亲地熟,距离近,得到辖区百姓信赖、依赖。担好自身使命,需传承发扬“背包精神”,做新时代的“背包银行”,成为老百姓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最温暖的依靠。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2021年,焦作市农信社辖内各行社选派金融专员,下基层、访农户、听民意、解民忧,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只见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用乡音与群众拉家常,帮助群众抢收抢种,普及反假货币、防电信网络诈骗等金融安全知识,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干部员工对农村、对农民的热爱;紧抓“电影下乡”、新冠疫苗接种、麦收等特殊时段,成立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和金融服务;通过公众号、视频号、报纸电视等媒介扩大外宣,用身边人的创业致富故事和亲身体验,帮助更多群众拓展创业思路,吸引更多群众体验优质高效服务,让更多群众享受乡村振兴信贷优惠政策,激发更多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
金融“活水”引灌“希望田野”。“呼叫养猪老赵,乡村振兴‘民富强贷’来了。”这是孟州农商银行驻村金融专员、乡村振兴“服务员”聂鹏飞在孟州市赵和镇中临泉村微信群里发出的信息。老赵是一名退伍军人,他放弃了在城市的就业机会,毅然选择返乡创业。一开始,他尝试了很多行业,最终决定在养殖这个行业里闯出一番新天地。两年前,猪肉价格一路上涨,让一直用心经营的老赵赚了不少。去年开始筹备扩大养殖规模,买了不少材料,但是今年猪肉行情一直不稳定,也没攒着什么钱,眼看着饲料一天一天涨价,早一天买饲料就会省下不少钱,老赵和妻子商量以后,决定先囤积一批饲料,夫妻俩把手里的现金盘点了个遍,只有不到5万元,资金缺口不小。每天看着100多只“宝贝儿”吃得欢,老赵既开心又苦恼。驻村金融专员了解情况后,为他推荐了无抵押、无担保的“民富强贷”,一下为老赵两口解决了难题。
重塑普惠金融服务生态体系。焦作市农信社在释放金融“活水”的同时,还大力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全辖391台自助设备、627个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自助设备100%乡镇全覆盖,实现“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积极整合线上和线下资源,构建集金融、电商、物流、民生等多项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便民服务点,为乡村振兴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锚定金融科技
完善全场景智慧服务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专业高效的金融服务不可或缺。近年来,市农信社持续探索金融科技赋能,不断完善面向乡村的全场景智慧生态服务,提升“三农”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捷度,努力用金融科技为乡村插上振兴腾飞的翅膀。
“快,真的特别快,前几天俺去买驴差3万元,借一圈没借到一分钱,碰到农信社的工作人员在推广‘金燕快e贷’,俺当场扫了工作人员的二维码,不到2分钟3万元贷款就打到俺银行卡上了……”提起温县联社推广的“金燕快e贷”,该县黄庄镇西高召村养驴大户段宝庆赞不绝口。
“金燕快e贷”是焦作市农信社整合农信系统、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同焦作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第三方大数据平台共同打造的一款快贷服务产品,线上申请、自动授信、自主用信,无须抵押和担保,随借随还,循环使用,方便快捷。
据统计,仅去年,以“金燕快e贷”作为小额贷款营销的主抓手,全市农信社全年用信2.24万户、余额8.44亿元,金融服务更加专业化、精准化、高效化。各行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研发果蔬贷、五彩贷、惠民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满足农户日益多元化的资金需求,涉农贷款余额268.6亿元,支农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1亿元,面向小微、服务小微成效更加突出。
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焦作市农信社自身发展也取得了新成效,“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全年新增存款57亿元,余额达636亿元;新增贷款41亿元,余额达389亿元;上缴各类税金1.49亿元。
望远天地阔,实干方出彩。2022年,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焦作市农信社(农商银行)继续弘扬优良传统作风,满怀干事创业激情,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篇章,全面助力焦作打造“山水富城 文武福地”,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孟州农商银行利用普惠金融服务驿站开展“惠民、利民、便民”活动。
马村区农信联社组织党员干部赴西大井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
武陟农商行慰问抗疫一线工作人员。
温县农信联社志愿者走上街头为群众普及金融知识。
中站区农信联社员工引导客户利用智能柜台办理业务。
(本版图片均由焦作市农信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