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4月26日
老红军李德祥找到了
家乡人讲述他回乡省亲过程
本报讯(记者王玮萱)3月,《中国旅游报》记者聂晓民向本报提供了我市博爱籍老红军李德详的部分资料。连日来,经本报记者与我市多位红色文化研究者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李德祥尚在博爱的亲人,以及当年见证他回家省亲的老乡。
李德祥,原名沈士彦,1915年出生,原籍河南省博爱县孝敬镇留村人,曾参加西北军,后在江西参加红军。1931年,他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为红三军团七军十九师五十六团战士,参加过中央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因伤滞留广西全州。
提起沈士彦,今年70岁的秦学军便想起了往事。他与沈士彦家是老邻居。他回忆:“沈士彦第一次回家时,我十几岁。当时左右邻居都知道他去当兵了,一直没回来,以为他早都牺牲了。他一回来,大家伙都很惊讶,他哥哥更是哭得死去活来。”
秦学军说,他一共回家两次,他的孩子、外甥都来过,每次回来没住几天就回去了。不过,他和他的哥哥感情很深。大家伙也没有听他讲啥红军长征的故事。但他的样子很硬气,一看就像当兵的。
得知本报记者正在寻找沈士彦,秦学军第一时间找到沈士彦哥哥的两个孙子,向他们询问当年沈士彦回家的情景,可沈士彦哥哥的两个孙子当时年幼,不记得多少事情。
关于沈士彦回家的经历,广西知名作家李时新曾在著作中记录了沈士彦本人的回忆——
1966年,我终于回了一次河南博爱县界沟老家,那时叫界沟公社,现在叫界沟乡(现属孝敬镇管辖)。
我清楚地记得老家的路、老家的屋,一点都没变,我一下就找到了家。
可家里人一个都认不得我了,问我是谁,来干什么。
我好心酸,眼泪流得满脸都是,止都止不住。我就讲起了父母,讲起了兄弟,讲起了过去的事,他们就知道我是谁了,就认出我了。哥哥抱住我就哭,两兄弟一哭,侄儿也哭了起来,哭得话都讲不出……
哥哥讲:“我们都以为你死了,没想到你还活着。”
我讲我还没死,在广西成了家。
哥哥讲:“你命真大啊。”
我讲,我的命是我养父李发才救的,没有他,我可能就再也见不到哥哥了……
讲着讲着,兄弟俩又哭了起来。
回老家还没住几天,我就想全州才湾李家村的家了。因为父母的坟头由我哥哥守护,而我养父的坟头要由我守护。
书中提到,1996年,81岁的沈士彦腰不弯背不驼,身体硬朗,耕种着一些水田和旱地,农忙时节,四个已成家的儿子会带着媳妇、孩子回家帮老人干活。
唱起红军歌来,他中气十足:国民党成什么样,日本精兵快到长江。谁也不抵抗,谁也不打仗,节节退却、节节退却,退到石家庄。张学良士兵20多万,全不抵抗,只管缴枪。好个卖国的国民党,见了日本就投降。常胜红军3万多支枪,北上抗日要打胜仗……
他说,长征出发前他学会了这首歌,教他唱歌的是军团部文书小张,比他小3岁,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活着。
上世纪90年代,沈士彦在全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