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5月12日

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

致敬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

刘艳华

让患者感受阳光般的温暖

本报记者 梁智玲

格言:以心为灯,愿做生命的守护天使。

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护士长刘艳华今年38岁,年轻的她有20余年护理工作经验,是护理岗位上的一员“老将”。从踏入护理岗位的第一天起,她就暗下决心:尽己所能关爱患者,让患者感受阳光般的温暖。

感染一科承担着全市艾滋病患者的救治工作,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在工作中要承担着“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风险。如何面对?她从未退缩:“我是一名护士,艾滋病患者承受着身体病痛和心理压力的双重折磨,我的接纳、包容,能给他们生活的勇气。”感染一科曾收治一名患有艾滋病且皮肤严重过敏的患者,患者全身大量渗液,自暴自弃,家属心力交瘁,打算放弃治疗。刘艳华运用专业知识,耐心劝导患者和家属配合治疗,随后又带领护理人员为患者清洗、涂药、翻身、注射。经过十几天的精心照护,患者的皮肤过敏症状终于得到控制,心情也好了。出院时,这名患者感激地说:“刘护士长,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太谢谢你了!”

刘艳华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她总是挺身而出,到最需要的地方去。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不到20岁的刘艳华找护士长报名,要到病房一线救护患者。在厚厚的防护服下,她坚持八九个小时滴水不进,马不停蹄地打针、输液、端药、送水,不惧病毒,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年轻护士的担当。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刘艳华被任命为疑似病区护士长。接到任务后,她在最短时间内做好准备工作,带领护理人员进入病区,疑似病区的各项工作得以高效开展。在疑似病区,刘艳华带领护理人员连续奋战20天,圆满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并做到了疑似病区医、护、患之间“零”感染。当年,她获得市医疗卫生系统抗疫嘉奖。

这就是刘艳华,一名始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身后,把患者放在首位的护理工作者。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诺言: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干工作就要干得尽善尽美,努力为焦作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王 丽

满腔热忱铸就护理品牌

本报记者 梁智玲

格言:既然选择了护理,那么只有风雨兼程。

今年47岁的王丽,是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她带领团队,负责全院血液净化及人工肝治疗护理工作。干一行爱一行,用满腔热血铸就护理品牌,用实际行动为患者付出,是她多年来对自己的要求。

血液净化中心是市第三人民医院新设立的科室。作为该科室的护士长,王丽把钻研技术、提升服务质量放在首位。她带领科室人员主动学习,研究如何提高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成功率,在工作中,她针对不同患者内瘘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人员和不同的方法进行穿刺,减轻患者的痛苦。在工作中,王丽凭借丰富的经验,认真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无数次从细微的表象中发现早期病情变化的信号,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患者转危为安。

作为科室护理管理者,她特别注重科室人才梯队建设,担任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以来,她多次安排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精进业务。如今,这支护理团队已能够熟练护理人工肝DPMAS患者,患者满意度很高。

面对工作,王丽始终满腔热忱。作为科室护士长,繁忙、紧张是工作的关键词,她不分昼夜,带领护理团队运用整体护理的工作方法,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该科室各项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始终保持100%。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王丽主动请战到一线。她在请战书中这样写:“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参加过抗击非典,曾和同事战胜过甲流疫情,我有丰富的传染性疾病护理经验,请领导放心,也让全市人民放心,疫情不退,我坚决不退!作为护士长,我会在做好战胜疫情工作的同时,全力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给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春华秋实,寒来暑往,王丽用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诠释了白衣天使的责任和担当,也赢得了一系列荣誉称号,她多次荣获市级、院级优秀护士,优秀护理管理者,继续教育先进个人的称号。面对这些荣誉,王丽说:“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郭 娟

让芳华绽放在危难中

本报记者 梁智玲

格言:用心护理,热情服务,患者的健康是我执着的追求!

在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四科护士郭娟有着“勇士”的称号。为何有这一称号?源于她多年来的工作态度,更源于她在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她说,在最美的芳华里,奉献一腔热忱,投身热爱的护理事业,才是对人生最好的注解。

郭娟今年37岁,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一身份,让她时刻感受着肩上的重担:“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需要我的地方,我必须逆行而上。”她始终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第一线,驰援郑州核酸采样有她,配合市内大型核酸采样有她,院内隔离病区还有她。

护理工作很累,但在郭娟的心中,却珍藏着很多难忘且感动的瞬间。在驰援郑州核酸采样时,她和郑港办事处锦绣桂园社区的志愿者一起,到养老中心为行动不便、不能外出的老人上门核酸采样。“爷爷,来,张开嘴,说‘啊……’,好了,谢谢您的配合!”来到老人入住的房间内,郭娟低下身、弯下腰,耐心引导每位老人配合完成核酸采样工作,一整天下来,腰酸腿疼,手指都无法弯曲。“你们很专业,感谢你们……”老人口中喃喃的话语,对郭娟是极大的鼓励和安慰,让她的步伐更加坚定。

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郭娟把温柔和耐心放在了病房,放在了患者身上,把坚强埋在心底,却把愧疚留给了家人。在抗疫第一线,她体会到了对亲人最深刻的挂念和担心。闲暇时和儿子视频电话,总是强忍着泪水,微笑着说:“我没事儿,这里好着呢,你们不用担心我。”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一项内容,郭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对患者进行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和防控措施宣传,引导大家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在她的持续宣教下,患者把疫情防控“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牢记心间。同时,她还帮助患者疏导恐慌情绪,成为患者的贴心人。

杨莹莹

勇闯护理一线的“90”后

本报记者 梁智玲

格言:细微显真情,平凡塑仁心!

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五科护士杨莹莹是一名“90”后,7年护理工作经验,让她变得坚韧、勇敢。她说,这份普普通通的护理工作,让她学会了奉献、学会了耐心,明白了责任和担当。

在结核科工作,时常会面临着危险。2015年刚入职时,很多人问她:“你怕不怕?”杨莹莹的回答非常坚定:“既然选择了这一行,我就不会害怕。”工作中,她始终把患者放在首位,把自己的安危抛在脑后,用真情面对每一位患者。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她便赢得了患者的认可、同事和领导的称赞。

杨莹莹常说,年轻人应该有年轻人的朝气和担当。今年3月份,修武县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市第三人民医院组织医护梯队,积极应对。杨莹莹丢下3岁的孩子,第一时间报名,要求到抗疫一线。“医院里很多护士都是我的榜样,我年轻,精力旺盛,应该冲在前。”她说。

驰援郑州核酸采样工作,杨莹莹毫不犹豫报了名,收拾行囊,即刻出发。在郑州工作期间,为了尽快完成工作,她尽量不休息,忍着严寒、饥饿,直到转运人员清点收箱后,才会脱掉防护服。连续几天高强度的工作,她没有半句怨言,只是默默做好应该做的一切工作。“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是一名护士的责任和使命。”她说。

今年3月份,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杨莹莹进入医院隔离病区工作。这一次,她向小组长提出了要求:“我要到最危险的地方,我要到污染区工作。”工作期间,她严格按照医院感控要求,拼尽全力为患者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同时,她还对精神紧张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因为她的专业和细心,患者感受到了厚厚的防护服下的温暖,愿意和她分享自己的想法,积极配合治疗。

年轻是资本,年轻是力量。杨莹莹说:“和医院护理岗位上很多前辈相比,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通过多种途径,认真学习,让我的护理业务水平得到更大提升,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皇甫腾月

青春在护理事业中闪光

本报记者 梁智玲

格言:完美服务,至真至诚。

皇甫腾月是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今年32岁的她已有11年的护理工作经验。在工作岗位精心服务患者、持续刻苦学习提升护理水平、报名驰援郑州核酸采样工作……她把护理工作当成使命,让青春在护理事业中闪光。

梅花香自苦寒来。工作中,皇甫腾月特别注重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学习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让自己尽快成长为护理岗位上的多面手。她多次获得“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在市级护理理论及操作技能竞赛、焦作市护理学会护理带教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她常说,只有练就了十八般武艺,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2022年春节前夕,郑州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市第三人民医院抽调人员驰援郑州核酸采样工作。“我有发热门诊工作经验,我报名参加。”皇甫腾月第一时间报名,并加入了驰援人员第一梯队。接到出发通知后,她连夜交接岗位上的工作,甚至没来得及回家就踏上了征程。到郑州后,她冒着严寒,于凌晨开始了核酸采样工作。整整一天,她被冻得手脚失去知觉,但看到群众投来称赞的目光,心里暖洋洋的。2022年3月,修武县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皇甫腾月又一次冲锋在前,参加核酸采样工作。在工作中,已有丰富经验的她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流程,为我市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贡献。

市第三人民医院是我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承担着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作为新冠肺炎患者治疗的第一梯队护理人员,皇甫腾月做好了随时去一线的准备。“我是一名护士,任何时候都要把护理工作放在首位,决不退缩。”她说。在接到进入隔离病区工作的通知后,她立即收拾行囊,毫不犹豫进入负压病房。厚厚的隔离服,让原本简单的操作变得异常不便,她努力克服这些困难,咬紧牙关尽量把各项操作做到精准、精细。“在平日的工作中,我是一名护士,在与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过程中,我就是一名‘战士’,没有畏惧,毫不退缩,让青春在奋斗中放光芒。”皇甫腾月说。

赵艳娜

坚守传染病护理一线

本报记者 梁智玲

格言:真心实意为患者,踏实勤恳干工作。

14年来,市第三人民医院内一科护士赵艳娜坚守护理工作一线,用一颗始终为患者服务的初心,诠释着护理工作的平凡与伟大。技术过硬、服务态度好,是患者对她中肯的评价。近年来,她多次在各类护理比赛中获奖。

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在赵艳娜看来,虚心学习是不可或缺的要点。在日常工作中,赵艳娜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学习,她在较短的时间里,牢固掌握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熟练运用临床护理知识,让自己迅速成长为护理岗位上的多面手。如今,她能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做好介入手术术前指导,并完成手术中、手术后护理及观察。她说,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及时解决,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取得进步,从患者满意的眼神中收获成就感。

赵艳娜是一名勇往直前、把个人利益抛在脑后的护士。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赵艳娜接到去疑似病区参加患者救治工作的通知。年迈的父母、年幼的两个孩子,该怎么办?只犹豫了一下,她就坚定了信心,带着对职业的责任和坚守,踏上了战“疫”征程。当年2月20日,在完成疑似病区的工作后,她再次申请加入确诊病区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确诊病区内许多患者病情危重,发热、呼吸困难,经常咳嗽一下都上不来气,长时间需要高流量氧疗仪的供氧。面对患者,她除了做好护理工作,还给予其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战胜病魔。

今年3月,经验丰富的赵艳娜再次进入负压病房,为新冠肺炎阳性患者提供护理服务。除了常规治疗护理外,她还要密切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变化、血压、心率、体温、精神状态等,工作复杂而繁琐。为了保证患者万无一失,她和各班次的同事24小时轮替守候在患者身旁,一刻也不敢马虎。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市第三人民医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赵艳娜始终坚守最初的那分信念,坚守传染病护理岗位,为减轻患者病痛不懈努力着。

(本版照片均为王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