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6月21日

多少戏台烟雨中

《豫西北明清戏台调查与研究》告诉你

本报讯(记者王玮萱)近日,由王建设、程峰、李海安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团队编著的《豫西北明清戏台调查与研究》一书出版。该书收录了豫西北遗存的近40座戏台,是对豫西北戏台文化的一次抢救性保护。

根据目前河南省的行政区划,豫西北指焦作、济源所辖地区。该区域自古以来,文化发达,文艺形式丰富多彩。戏楼,亦称“戏台”“乐亭”“舞楼”“歌舞楼”“演戏楼”等,是我国独特的剧场形态和传统剧场构成的核心。戏曲碑刻是用文字记录修建戏台、戏曲演出等与戏剧活动相关信息的碑石。戏台与戏曲碑刻作为传统戏曲活动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集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落遗产三大保护体系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河南是戏曲大省,豫西北又是我国戏曲艺术的发生地之一,以豫西北明清及民国时期遗存的戏台、戏曲碑刻为调查研究对象,在丰富河南及豫西北传统戏剧史论研究的同时,对保护戏台这一物质文化遗产、讲好黄河流域戏曲文化故事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明清时期豫西北的戏台、戏曲碑刻等戏曲文物资源丰富。据王扬的《焦作市戏曲志》记载统计,焦作历史上曾建戏台417座,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怀庆府志》记载有府城关帝庙戏台,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武陟县志》记载有关帝庙和城隍庙戏台等。现今,焦作还遗存有创修于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沁阳万善成汤庙戏台、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博爱苏寨村玉皇庙戏台等40余座。同时,地方史志收录及民间散落着一定数量的戏曲碑刻。

然而,豫西北戏台、戏曲碑刻研究成果十分薄弱,且遗存戏台大都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调查、整理、研究、保护这些历史遗存迫在眉睫。

《豫西北明清戏台调查与研究》一书以豫西北及新乡市部分县区为范围,以各县(市、区)上世纪80年代至上世纪90年代编撰的《戏曲志》,以及各县(市、区)2010年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为线索,运用戏曲文物学、民俗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戏台、戏曲碑刻为目标,“进村看庙、进庙找碑”。每到一考察地点,考察人员都会按照预设目标,采取看、问、录、量、拓、拍、查等手法,力争“一网打尽”,尽可能地向读者多呈现戏楼、戏曲碑刻的历史现状。

《豫西北明清戏台调查与研究》将豫西北遗存戏台依据形制特点进行了命名分类,规范了遗存戏台的形制类别,并把固态的戏台及戏曲碑刻与民俗等动态人文现象相结开展研究,找寻创修戏台等演剧活动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