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6月23日
王在富:小康村建设的领头雁
王在富和孩子们在一起。 (本报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杜 玲
王在富是武陟县西陶镇西滑封村原党支部书记,全国首批6名“时代先锋”之一。他凭着敢为人先的闯劲、甘当重任的干劲、忘我牺牲的拼劲,经过50多年的努力,将西滑封村由昔日一穷二白的“糠包村”发展成远近闻名的“乡村都市”,成为全省新农村的一面旗帜。2006年,他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清早糠,晌午汤,傍晚稀饭照月光”。这是1959年冬天西滑封村民的生活写照。那一年,年仅31岁的王在富被推上了西滑封村党支部书记的位子,挑起了带领大伙治穷致富的重担。“从今天起,哪怕豁上命,也要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他暗暗发下狠誓。
上任伊始,为了改良土壤,他与大伙儿一起肩挑车拉,往返20多公里,从沁河滩运来3000多立方米黄沙,把土地翻了一尺多深,硬是把46.67公顷“湿了是泥蛋,不干不湿是肉蛋”的胶泥地改成了良田,并带领大伙儿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一鼓作气打了12眼水井。
有饭吃不等于有钱花。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王在富又开始考虑怎样办企业。他冒着“割尾巴”的危险,利用本地麦秸资源丰富的优势,土法上马办起了造纸厂。当时,没钱买锅炉,他和群众就烧地锅蒸麦秸;买不起蒸球、烘缸,就买来铁皮自己做;打浆机、网笼等能用木制的,就找本村木工做。就这样,土法上马,仅用6万元建成了别人用十五六万元才能建成的造纸厂。
改革开放后,他在深入分析企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及时转舵,淘汰过去的小作坊,先后建起了面粉厂、方便面厂、洗衣粉厂、汽车弹簧厂、塑料管材管件厂等多个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1991年,西滑封村在河南省率先组建了集农工商为一体的黄河集团公司,完成由分散经营到集中经营的飞跃。1994年,正值西滑封村发展日益红火的时候,王在富却主动辞去村党支部书记和集团董事长职务,推荐年富力强、有文化的年轻一辈接替自己。他坦言:“创业难,守业更难,西滑封要想继续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接力干下去。”
虽只做了一个小小村干部,王在富却带领村民创造了大事业。西滑封的王牌企业——黄河集团公司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大经济规模乡镇企业1000家”第149名、“中国最高利税总额乡镇企业1000家”第83名、“河南省工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
王在富始终谨记:“咱是群众推选的当家人,当家就得为百姓执好政、掌好权,为群众谋利益。”2014年4月12日,王在富走完了87年的壮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