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6月29日

马村“好医生”群像与党报的情深缘起

马村区“好医生”群像。

本报记者 张 蕊 见习记者 韩 晓 摄

深情祝福

从一个开出“一毛九”药方的“良心医生”到一幅淳朴仁爱的马村“好医生”群像,焦作日报一次次走近、一次次触动,一篇篇报道助力医者仁心接续传递。这个集体在成长,这种友谊在延续,这种精神在传承。在焦作日报创刊65周年之际,祝愿焦作日报越办越好!

本报记者 张 蕊 王 颖

见习记者 董 蕾 韩 晓

本次成文,与其说是在写一篇寻找“金牌读者”的文章,不如说是对马村“好医生”现象的深刻思考,更或者是对马村区人民医院与焦作日报渊源的一次深情回顾。

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赵飞琴是经过焦作日报全媒体报道后,从焦作走向全国的一位先进典型。

2018年7月,马村区人民医院儿科医生赵飞琴开出“一毛九”药方治好孩子丘疹的事迹,经焦作日报全媒体矩阵报道后,引发全国媒体广泛关注,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发并配微评《“良心药方”背后的民意期待》。

这次新闻事件最初看来是一次偶然,网红人物的生命力可能璀璨却又短暂。然而,焦作日报全媒体矩阵刊发的多篇文章留言区里的景象,改变了记者的看法。不少网友为该院点赞,并晒出自己在该院遇到的暖心医生,焦秀琴医生、李生平医生、聂医生、张医生等名字纷纷出现,大家称他们为“好医生”。

如此来看,赵飞琴医生并非个例,偶然背后存在着必然。

那时的记者,同马村区人民医院还未曾有过赵飞琴之外的交集,经一位分管宣传领导的介绍,记者第一次见到了该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武军。这是一位业务型院长,既懂业务、也擅长管理。正是那一次长谈、畅谈,让记者看到了一家区级医院致力服务辖区群众的拳拳初心,认识了“廉医为民”土壤下孕育出的很多淳朴仁爱的“好医生”,也由此引发了记者对该院长期深度的关注。

一次次走近!一次次触动!一篇篇“一毛九”药方的后续报道接踵而来:《一张“良心药方”的背后——马村区人民医院采访札记》《赵飞琴当选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网红”医生的“战疫”决定》《马村区人民医院当选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理事单位》《他,单腿“独立”做完90分钟手术》《“抠门”书记大方事》《照顾瘫痪父亲,15年不离不弃,这个马村姑娘的故事感动全省……》《王红代表:恪守救死扶伤初心》《河南“网红”党代表谈“看病难”》《“良心药方”蕴含传承好家风》等一批打动读者的鲜活稿件,助力医者仁心接续传递。

李武军清晰记得,那是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关键时刻,医院收费处主任王恩泉为老年患者垫付0.68元药费的事迹,由记者张蕊、王颖执笔,副总编辑吕正军润色的新闻稿,连续5天登上《焦作日报》头版,成为我市文明风尚的最美注脚。

就这样,短短几年间,一家普普通通的城区医院,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且分量重、数量多、荣誉高,形成了深入人心的马村“好医生”群像。

今年年初,焦作市第十六批“身边的榜样”选出典型人物18人,马村区人民医院“抠了自己富了乡亲”的驻村第一书记张家甫和单腿站立90分钟为患者做手术的耳鼻喉科主任杨剑入选。

2020年,我市评选出第三届焦作市道德模范10名,马村区人民医院开出“0.19元良心药方”的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赵飞琴当选诚实守信模范,带父出嫁的医保科职工王帆当选孝老爱亲模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马村区人民医院的办公楼前,宣传展板一字排开,一个个“好医生”登场亮相,用身边的事迹激励身边人、激发正能量。近年来,在全市党建观摩、全市“廉洁从家出发”工作观摩、全市卫健系统党建观摩等活动中,观摩团多次走进马村区人民医院,为该院马村“好医生”群像点赞。

李武军多次感慨:焦作日报对马村区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体现在医院多个重要工作节点中。比如在推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在开展“廉洁从家出发”活动中、在二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中,焦作日报都给予了重要的关注与支持,提高了医院工作的高度与广度。

这种关注,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风医德建设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党报有责任在医疗体制改革潮流中,在医患关系多有龃龉的环境中,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焦点中,树立医生良好社会形象,替百姓呼唤为民着想、医德高尚的好医生。马村区人民医院正是凭着执着的信念和朴实的医风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长久以来,焦作日报成为马村区人民医院的精神食粮,在该院的多个科室、病房以及党员活动室等处,都能看到摆放整齐的焦作日报、都能看到医患人员及家属阅读党报的身影。

相遇相知即是缘。党报记者要做善于捕捉问题、反映民意的好记者,白衣天使要做治病救人、仁心大爱的好医生。这大概就是马村“好医生”与焦作日报结缘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