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6月29日

六项科技举措赋能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徐金华

在2021年河南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中,我市科技创新指标居全省第三,所有可比性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何以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得益于市直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重大战略,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牵引、科技为支撑、人才为核心、平台为载体、投入为保障、金融为杠杆,着力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高地,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突出系统谋划,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强化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全省科技创新领域重大工作,研究推动我市新兴科创名城建设中的重大方针和政策、重大战略和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等。推动市校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市委、市政府,县(市、区)委政府,市直部门,各类园区,企事业单位等层面与河南理工大学对接体系,以市校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科技共研、产业共建、文化共兴为路径,充分发挥市校各自资源禀赋优势,推动焦作与河南理工大学共生共荣双向赋能发展,走出具有焦作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打好政策组合拳。制订出台《焦作市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工作方案》,修订《焦作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与评价办法》,制订企业“添翼计划”、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科技攻关、科技奖励、科技产业综合体、科技人才(企业家)库等一系列政策体系和管理办法,形成共同发力、协同推进的局面。

提升创新能级,建设一流载体平台。推动高新区争先进位。按照“统一考虑、分步实施、择优试点”的原则分步骤推进全市开发区、产业科技园区纳入焦作国家高新区,推动政策、创新平台、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着力构建区域联动、优势互补的协同创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构建创新平台链条,创新建设科技产业综合体。

强化企业引领,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型企业集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306家,去年新增7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95家,同比增长142%,居全省第3位。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2家,居全省第5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居全省第5位。构建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国家级1家),省级众创空间10家、省级以上星创天地10家(国家级1家)、省级大学科技园1家。依托国家高新区,规划建设焦作“智慧岛”,打造创新创业策源地、创新发展新引擎。深化产学研科技合作。2021年以来,与中科院宁波所、西安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院(校)地科技合作对接活动90余次,新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90项,落地科技合作项目50项。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制订《焦作市规上企业“三个一”和研发活动全覆盖行动计划方案(2022—2025年)》,指导、引领规上工业企业加大产学研合作和研发投入力度,加速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三个一”和研发活动全覆盖。

聚焦产业发展,凝聚一流创新课题。强化科技攻关。佰利联新材料、晶泰航空科技等企业承担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中原内配、超威电源等企业承担实施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7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传统产业通过高位嫁接形成“新制造”,实现提质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扩容倍增;重点培育氢能与储能、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打造具有全省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持续推动种业创新。优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面积6.68公顷,占全省良种繁育基地的1/4。与中国农科院、国家小麦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农科院等20余家科研院校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

坚持人才强市,引育一流创新团队。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育。我市共有院士工作站20家,居全省第4位,省中原学者工作站2家,组织培育中原英才累计达11人。全市共入选国家万人计划4人,入选中原千人计划(中原英才计划)14人,省财政每人给予1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开展创新人才(团队)评选。评选全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4批次共95个,给予项目产业化扶持资金1.03亿元。24个通过终期验收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项目实现年销售收入71.71亿元,实现年利润7.85亿元,年纳税8.76亿元。建设焦作籍科技人才与科技企业家库。充分利用驻地大专院校、各地商会等资源,重点对接焦作籍在市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负责人、总工和技术研发部门负责人,吸收本地科技人才、科技企业家入库。

纵深推进改革,创设一流创新制度。强化创新投入。近三年累计安排市级科技专项资金9244.2万元。加快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制定出台《焦作市揭榜挂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市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技术需求库,入库技术需求33项。强耐新材、盖森材料、祺祥生物等3家企业与河南理工大学、省机械设计研究院、河南农业大学合作的3个项目获批省“揭榜挂帅”项目立项支持。深化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改革。建立全市首家科技支行,累计发放科技贷款8.79亿元,共支持企业77家。科技创新投资引导基金累计完成7个项目投资工作,投资总额1.29亿元,带动其他资本投资近2亿元,较好地发挥了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