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6月30日

相伴相依是深情

——解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三级调研员孙玉海与党报相伴30余载的温情故事

深情祝福

在人生道路上,我经历了许多事情,结识了无数曾经帮助过我的人,随着岁月流逝,有些记忆已经模糊,但我对《焦作日报》的眷恋,始终没有改变,她无时不在的陪伴,使我受益匪浅。看到《焦作日报》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一名忠实读者,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衷心祝愿《焦作日报》的明天更加美好。

孙玉海讲述自己和《焦作日报》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梦梦 摄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每天一大早,孙玉海跑完步回来,都会坐在电脑桌前,轻点鼠标,阅读当天的《焦作日报》电子版。从过去墨香沁鼻的纸质报,到现在排版美观的电子报,他一路追随,时间走过了12000多个日夜,新闻常新,他与《焦作日报》深情依旧。

“从参加工作开始,《焦作日报》就一直伴随着我,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6月27日下午,解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三级调研员、今年59岁的孙玉海说。

孙玉海与《焦作日报》的温情故事开始于1989年4月。当时,他从部队转业到原市工商局解放分局工作。“我当时的感受是,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同志敬业、辛苦,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工商工作。”孙玉海回忆道。从小热爱写作、曾在部队担任文书的他便利用业余时间,将发生在身边的工商人员的真实生活和典型事迹收集整理,撰写成文章,向《焦作日报》投稿。

一次,孙玉海写了一篇工商局针对个别同志工商制服着装不太严整,扎扎实实抓风纪、促行风的报道,没想到竟在《焦作日报》头版刊登。几天过去,全局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都有了很大转变。

“一篇小报道起到了促进工作的大作用。”孙玉海感叹。此后,他更加注重对身边人和事的观察与思考,努力收集新闻素材。从1989年至1995年,孙玉海每年被《焦作日报》采用的稿件均有近百篇。

由于业务能力突出,孙玉海于1995年11月被调至原市工商局办公室负责宣传报道工作。也是在那时候,他结识了焦作日报社一大批记者、编辑,如柴国庆、王爱军、王菊山、胡培军、杜文明、李边疆、金桂香、王军等。他们热情地对孙玉海进行指导,使其写作水平迅速提高。

“我记得当时为了赶写稿子,完成采访任务,经常4时就起床写作,然后徒步近1个小时去上班,早餐一包方便面就打发了。”孙玉海对那段充实而又美好的时光记忆犹新。

1995年,原市工商局党组研究决定与焦作日报社联办《市场卫士》栏目,时任焦作市市长的刘其文亲自题写刊名,每周一期,开设了《消费之窗》《工商之友》等名专栏。为满足《市场卫士》用稿需求,孙玉海与报社记者跑遍了各县(市、区)工商局和近百个基层工商所,采访了上千名工商人员,有力地提升了工商形象。

“后来,我先后担任市工商局中站分局、解放分局党总支书记、局长,各项工作得心应手,也得益于那时候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孙玉海说。

几十年间,孙玉海尽管日常工作繁忙,但他每天读书看报的习惯始终没有改变。担任原市工商局宣传教育科科长及中站分局、解放分局党总支书记、局长期间,他积极组织在《焦作日报》开展专题报道,树立典型,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使李丽华、刘占元等一批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干部职工脱颖而出,其所在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单位。

如今,卸任解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后,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孙玉海仍眷恋着《焦作日报》,关心着报社发展,经常向报社提出合理化建议。“我对《焦作日报》的眷恋,始终没有改变,回忆与她相处的日子,感情的阀门一次次被打开,她无时不在的陪伴,使我受益匪浅。看到《焦作日报》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一名忠实读者,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衷心祝愿《焦作日报》的明天更加美好。”孙玉海说。

扫码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