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6月30日
“转”出300亿级新产业
——我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样本观察
本报记者 孙国利
运用多年生产氟化铝的技术积累,多氟多运用8年时间于2012年攻克了六氟磷酸锂生产技术,成功打破日本垄断,成为国内首家能够生产锂电池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的企业;运用50多年生产乙炔黑经验基础,和兴化学成功研制并生产出了锂离子电池专用高导电炭黑这一高端产品,成功打破日本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焦作以矿起家、因煤而兴,但当煤炭资源逐渐枯竭时,也曾面临转型的阵痛。转得好不好?2018年、2019年,我市连续两年在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年度考核评价中获得“优秀”格次,受到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表彰。
撑起这一位次的,就有在长时间工业转型探索中发展起来的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目前,这一产业集群规模已达300亿级,并在多个细分领域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凭借这样的硬实力,我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首批15个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我市有充分的信心建设好、发展好产业集群。”面向未来,我市提出要以建设省级锂离子电池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引领,加快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影响力的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为推动全省由基础材料大省向先进材料强省跨越、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新型材料产业基地贡献力量。
锂电池四大主材中,我市具备正极、负极、电解液三种主材生产能力;19项关键材料中,我市可生产13项,占比达68.4%;多氟多六氟磷酸锂产销量全球领先,锂离子动力电池装机量进入全国前十,以新材料支撑新能源,以新能源牵引新材料,这是我市做大、做强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底气。
转型探索,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从无到有。2015年,对我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而言,是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开始,随着国家持续出台支持新能源产业利好政策和“双碳”战略的实施,国内锂电市场出现爆发性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前一年的7万辆左右,一举增加了30万辆左右。而在2014年之前,这两个数据从未突破2万辆。此后,新能源汽车维持爆发性增长势头,2021年产销量双双突破350万辆。
这一时期,我市抢抓时机,利用良好的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基础,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链条,在正极材料、导电材料和电解液等领域,布局了大批高质量项目,锂电材料产业已在我市形成了积聚态势。
“目前,我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已经形成涵盖正极、负极、电解液和导电炭黑四大板块,贯通从基础化工原材料到动力电池,再到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条。”市发改委主任唐毅告诉记者,这一时期可以概括为产业的发展壮大期。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往前追溯,这是我市20余年工业转型探索的成果之一。作为一座“因煤而生”的老工业基地,我市也曾面临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的阵痛。而我市锂电新材料产业正萌芽于这段阵痛期,以多氟多、和兴化学等为代表的传统企业寻求转型突破为开端。
谈及为何要转向研发六氟磷酸锂产品时,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介绍,当时多氟多在无机氟化工领域已经做到了全球最大,但企业持续发展也达到了阶段性天花板。然而,被称为氟化工领域“皇冠上的明珠”的六氟磷酸锂,当时全球仅日本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
“我们曾数次拜访日本厂家寻求合作,但对方既不接受参观学习,也不卖技术专利。”李世江说,寻求合作未果后,企业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最终经过8年多的摸索,六氟磷酸锂成功在中国实现了产业化,打破了国际垄断,出口日本、韩国等。
多个细分领域里,我市锂电材料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影响力的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为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定下了发展目标。
其实,就目前产业发展态势来看,我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在多个细分领域已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力、影响力。
从上游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新材料来看,集群内企业主要聚焦电解液、正负极材料两大细分赛道,且优势最为明显:多氟多六氟磷酸锂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国际市场占有率超20%,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和兴化学锂离子电池专用高导电炭黑国内市场占有率40%,国际市场占有率18%,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二、全国第一;集越纳米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导电浆产品在数码3C市场占有率超65%,位居全国第一;伴侣纳米锰酸锂国内市场占有率15%,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法恩莱特锂电池电解液国内市场占有率4.5%,产销量位居全省第一。
从中游三电系统来看,集群内企业产品主要涉及电池和电控,多氟多、河南凯瑞等发展迅速。其中,多氟多三元软包锂离子电池装机量位居国内第二、全省第一;河南凯瑞拥有中部地区首个汽车电磁兼容实验室。
从下游终端应用来看,成功引进御捷联手长城汽车打造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御捷电动车产业园,朋克汽车“美多啦”系列畅销全国。
而在产业相关服务方面,黄河交通学院与中国汽研联合打造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中心,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清洁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机构,也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一类汽车检验检测机构,正加速实现对锂电产业及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的充分赋能。
目前,我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已达到300亿级,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2家,亿元以上龙头骨干企业超20家,已实现“高性能锂电材料——三电系统——下游终端应用(整车)——锂离子关键材料回收利用及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等相关服务业”的全产业链布局。
明确发展路径、坚持项目为王、强化机制保障。我市全方位、前瞻性布局产业发展。企业发力可以实现单点突破,要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则需政府用“有形之手”系统谋划、保障落地。
我市成立了市委常委任组长的调研组,先后10余次深入锂电企业开展调研,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要将以锂离子电池为首的新材料作为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进行重点培育,制订了《焦作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焦作市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绘制《焦作市锂电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图谱》,进一步明确产业培育发展路径。
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经济兴。坚持项目为王,我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目前,我市依托多氟多组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联盟,以打造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生产全产业链条为目标,加快推进本土企业围绕核心产业上项目,投资62亿元的多氟多年产1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项目及年产3万吨超净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项目、投资50亿元的龙佰集团年产40万吨锂离子材料项目、集越纳米年产25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年产10000吨NMP提纯项目、伴侣纳米年产8000吨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等大量本地企业项目开工建设,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新增营收583亿元。
我市还绘制了锂电材料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精准招商图、空间布局图“四张图谱”,明确了产业链工作“计划表”“任务书”“路线图”,“按链索企”捕捉信息,领途汽车年产15万辆纯电动车及10万套锂电池包、中国汽研国家智能清洁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延链补链、集群配套项目逐一落地。
目前,集群在锂电新材料领域发展相对强势,三电系统、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等锂电下游终端产业较少。此外,锂电新材料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研发的技术门槛较高,全市相关产业企业的高层次人才仍然较少,科研、检测等公共配套能力仍显不足。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打造千亿级锂电新材料产业集群为目标,从“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招商引资、推进产业创新、强化引才引智、壮大市场主体、拓展应用领域”6个方面,推动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市将实施“151”驻点招商专项行动(在10个前沿开放城市设立招商引资促进机构,在50个经济活跃地区聘请招商大使,聘请1000名在外怀商作为招商引资联络员),以成渝地区、珠三角地区等锂电产业集聚区为我市重点招商片区,结合本地锂电产业优劣势分析,积极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加强对接,促进重大项目落户。
为了弥补人才和公共配套上的不足,我市将着重推进锂电产业重点企业帮扶机制,引导规上锂电企业实现“三个一”(组建一个研发团队、建成一个研发平台、与一个高等院校或研究院所合作)和“四有”(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合作),着力打造国家级锂电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锂电产品质检中心,并充分发挥智慧元素研究院、氟基新材料创新中心、河南理工大学新材料产业学院等院(校)地科技合作重大科技平台引领作用,推动建立健全锂电材料产业院(校)地科技合作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加快转化落地一批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