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05日
鏊:最古老的炊具之一
汉代青铜鏊。
(焦作市博物馆供图)
本报记者 王玮萱
在怀川地区,有一种充满乡愁记忆的炊具——鏊,许多人喜欢吃的小鏊馍就是用这种炊具做成的。在我们的记忆中,小鏊馍使用的“鏊”多为铁制,三足无耳且带盖。
事实上,我们见过或使用过的“鏊”,与焦作市博物馆里珍藏的东汉时期的“鏊”如出一辙。
1989年3月,我市西郊嘉禾屯林场出土了一批窖藏铜器,其中一件就是弦纹三足带盖青铜鏊。
这件弦纹三足带盖青铜鏊由盖和底两部分组成,口径24.4厘米,底径24.8厘米,通高9.1厘米。下为圆形浅盘,平底下附三蹄足。盖与浅盘子母口扣合,盖为弧形,上饰两组弦纹,顶部有桥形钮,钮内套一圆环,钮下饰以梅花形饰片。
市博物馆珍藏的这件青铜鏊与众不同。据专家考证,在它出现以前,考古专家没有发掘过带盖的“鏊”。因而,它的出现实为罕见,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中汉代以前唯一带盖的青铜鏊,是研究古代饮食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
中国人,特别是生活在北方的中国人,对“鏊”有种难舍的情结。
有饼即有鏊,有鏊即有饼。一件鏊,一张饼,充分透露着中国人的烟火气。
在考古发掘中,专家发现了距今5000多年的史前陶鏊,又发现了汉、辽、宋、金、西夏和元代的铁鏊和铜鏊,还在许多壁画上发现了不同时代烙煎饼的图画。
在河南荥阳点军台和青台两处仰韶文化遗址,考古人员发掘到了一种形状特殊的陶器,陶土加砂,上为圆形平面,下附三足或四足,底面遗有烟炱。考古人员称这种器物为“干食器”,认为它是“做烙饼用的铁鏊的始祖”。
这种陶鏊,当时做成的应当是小米煎饼。《说文句读》说:“鏊,面圆而平,三足高二寸许,饼鏊也。”《正字通》也说:“鏊,今烙饼平锅曰饼鏊,亦曰烙锅鏊。”可见鏊在古代是专用于烙饼的炊器。
用鏊烙出的饼到底是什么滋味?记者在查阅资料时看到了一些有趣的资料。
考古专家在河南登封高村宋代墓葬发现了一幅“厨娘烙饼图”,画面上有三位执事厨娘,一位在擀面,一位用鏊在烙饼,一位端起烙好的饼要离开。由此可以看出,厨娘使用鏊先擀后烙的制饼流程。
在甘肃嘉峪关发现的一批魏晋时代墓葬的彩绘砖画上,有很多画面都在表现当时的厨事活动,其中就有两幅摊煎饼的图像,有一位厨娘双手举起煎饼。
唐代人爱食饼,据说饼已进入宫廷膳食。《唐摭言》说:“(唐人段维)性嗜煎饼,尝为文会,一饼熟成一韵诗。”《唐六典》记述光禄寺备办百官膳食说:“三月三日加煎饼。”这是上巳节,煎饼当成一款节令美食。又见《文昌杂录》说:“唐岁时节物,元日则有屠苏酒、五辛盘、胶牙饧,人日则有煎饼,上元则有丝笼。”人日食煎饼,也是古代时尚风俗。
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系煎饼”一节,引用了李白诗句“一枚煎饼补天穿”。一张小煎饼,可以补起一个天洞,真是一个绝妙的创意。
蒲松龄在《煎饼赋》中这样描述山东煎饼:“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于俄顷。圆于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
明代刘若愚在《酌中志》说:“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这倒是很奇特的熏虫之法,熏的是蚂蚁臭虫之类。
1967年,泰安市省庄镇东羊楼村发现了一份明代万历年间的“分家契约”,其中记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分家要分煎饼,可知煎饼可以储存,算是家庭中的一项重要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