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06日
看清高考骗局 谨防上当受骗
本报记者 朱颖江
“想给家有考生的朋友提个醒,给孩子报志愿时一定要慎重,不要被‘内部指标’‘有关系’等谎言欺骗,耽误孩子的前程。”高考成绩已经出来,现在正是填报志愿的关键时刻,近日,市民李先生想通过本报给家长提个醒:高考是孩子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大考,但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有学习的心,终能攀登高峰。
骗子最喜欢使用的骗术就是“内部指标”,每年媒体都会报道相关案例。去年,李先生朋友家的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托关系找到某高校招生办的负责人。该负责人看了孩子的成绩表示走正规的手续无法提档,但是,他可以帮忙弄个“内部指标”。朋友对该负责人的话深信不疑,先后花了10多万元,直到该负责人手机关机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一家人把宝都押在了“内部指标”上,孩子最后上了个大专院校。
几年前,韩先生和丁先生因为自己的孩子考的不理想,能上个本科院校,就找到“能量大”的市实验中学老师宋某。据宋某讲,他可以把两个孩子的事情办好,一个上郑大体育系,一个上新乡学院本科,但需要各出5万元。然后,他又把胡某叫来一块吃饭。胡某说,他就是宋某安排上的大学,现在某学校教体育,还有许多人都是宋某走关系由专科分上的本科。随后,宋某又分三次要求追加各1.2万元。韩先生和丁先生多次请宋某及妻子、胡某吃饭。眼看就要开学了,宋某总是推托说马上就好了。但最后也没办成,两个孩子都被耽搁了一年。韩先生和丁先生多次去单位找宋某,开始还能见人,后来连电话也不接了。据宋某妻子讲,他已离家出走。据市实验中学办公室负责人讲,宋某已被学校除名。韩先生和丁先生又先后到马村公安分局、解放公安分局报案,虽然都立了案,但由于案件较小、抽不出人手,至今没有结果。
每年高考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我市某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说,高考录取非常透明,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也没有人能突破政策规定操作高校录取。那些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最拿手的就是吹嘘自己能量大,与某某高校有关系,只要愿意出钱,没有过线也能提档案甚至没有上录取控制分数线也能将其“操作”到相应学校。家长最爱听这样的话,骗子也正是抓住家长投机的心理,才能屡屡得手。
查询媒体报道,每年高考季都有骗子利用各种方式实行诈骗,每年都会有家长上当受骗。骗子除了用“内部指标”行骗外,艺术类专业的考生也容易被骗子盯上。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加上省外艺术类招生计划要根据生源情况在全国范围进行调整,致使录取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利用录取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提前录取,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退档等话威胁考生和家长,以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有些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有的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根据相关规定,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达到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标准,还要参加高考,并达到高校所在批次录取的控制分数线,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关规则择优录取。
每年高考,公安机关也会发出相关提醒,考生及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稳定心神,遇到问题可以拨打高校招生电话核实情况,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