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09日

仰望磨石坡

□吉怀儒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新中国从老区走来,是老区人民的乳汁滋养了共产党人的革命事业。磨石坡村是焦作的老区村,在革命战争时期,为焦作地区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非凡贡献。这里,曾是中共焦作地下党组织早期的活动地,是焦作地区第一支抗日武装道清游击队的诞生地,也是河南省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经过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委任的抗日民主政府——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的酝酿地。

当你有幸来到这里,来到韩秩吾故居,走进韩秩吾烈士事迹展览馆,你会被一种浓浓的爱国主义情结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感染、所激励。这里,会让你肃然起敬、陡升敬意。

 

 

磨石坡村地处修武县西村乡,位于太行山南麓的凤凰山东侧,由磨石坡和西岸两个自然村组成。磨石坡村古称沿河村,河沟上游的西岸村沟底有泉,泉水四季涌流,引来人们在此生活、繁衍生息,渐成一方富庶之地。不知过了多少年,溪水断流,沧海桑田,水坑边露出一片砂石坡。砂石质地绵软细腻,适合磨刀磨镰,远近闻名,故人们便给村子取名磨石坡村。

这里,曾是宋朝时期的古战场。当年修建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时,该村是取土点之一。挖掘机作业时,挖出一条地下通道,总长600多米。地道壁上每隔数米有一小灯台,距入口约100米处是20多平方米的小厅,厅壁上方有通风口。由此厅分开的三个岔道向不同方向延伸,还发现了梭镖、粗瓷大碗和一米多高的陶制酒坛。数量最多的是铜钱,多为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消息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焦作市文物专家赶赴现场鉴定,确认这是宋朝时期的藏兵洞。相传,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在此抗击金兵。

这里,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是各路抗日健儿的风云际会之地。1938年2月18日,日军侵占修武。驻在焦作的中共晋冀鲁豫边省工委和豫北特委奉命西撤,留下特委委员程明升、刘聚奎在当地发展武装、建立政权,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程明升与韩秩吾(磨石坡村人)、杨乃峰等,带领焦作扶轮小学师生和道清铁路南大厂部分工人,在该村组建道清游击队,成为焦作地区最早的抗日力量。

日军占领修武县城后,国民党修武县县长梁子厚携印南逃。尽快成立抗日政权,成为当地党组织的中心任务和各界人士的急切愿望。中共豫北特委委员程明升等,联合修武县国民党左派及知名人士韩秩吾等,共商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大计。3月下旬,以韩秩吾、武侠生、张向毅为召集人,修武县各界代表在艾曲村的大庙里召开筹备会议,通过了成立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推选程明升为县长的决议,确立共同抗日的目标。随后,在大东村召开大会,宣布成立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选举程明升为县长,韩秩吾为粮秣科科长。

当年3月和4月,八路军第129师386旅补充团、第115师344旅687团南下道清路,会同赵涂支队(即后来的赵谭支队)共同开辟太南和道清铁路沿线工作,都曾在此活动与驻扎。陈赓率领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六破道清铁路线、阻击日军西进,也在此地活动,著名的“陈赓小道”就在该村西侧的凤凰山麓。

 

 

磨石坡村的红色人物韩秩吾烈士的革命事迹和奋斗精神令人赞叹!韩秩吾,1903年生,原名韩天叙。自幼随父亲韩世泽(私塾先生)在本村附近的云隐寺读私塾,后在修武县第一小学就读。他在青少年时代,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思想先进。他反对旧礼教、旧道德、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妇女放足、蓄短发,积极参加打倒神像运动。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的年月,他目睹民生凋敝、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逐渐产生了拯救人民于水火、拯救国家于危亡的爱国主义思想。

1925年,韩秩吾在河南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毕业后,到修武县第一小学任教。同年加入孙中山先生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并和冯龙华、张润三、薛楹之等组建国民党修武县党部,韩秩吾当选县党部执行委员、兼焦作市党部执委。工作中,结识焦作市党部委员李刚中(共产党员)。在李的影响下,他积极同黑暗势力作斗争,先后参加声援上海工人罢工斗争,支援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驱逐反动教育局长吴叶堂、逮捕劣绅陈禹谟等,作了不少有益的工作。1927年曾掩护共产党员李刚中出走北平,免遭逮捕。

1929年,韩秩吾因受右派排斥流亡北平,先后在香山慈幼院图书馆工作、在清华大学附小任教,并入国民大学学习。期间,阅读了大量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开始信仰共产主义思想。1933年夏,韩秩吾返回焦作任扶轮小学校长,他先后延聘共产党员、进步人士杨乃峰、周致远等来校任教,并支持、掩护他们的革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冒险掩护焦作中心县委书记李常青到磨石坡村家中避险,两天后派人沿着自己察看好的路线,绕山路护送李长青到新乡塔岗车站,乘火车转移北平。1935年后,拥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2月焦作沦陷后,韩秩吾倾全家之力支持党组织创建道清抗日游击队,点燃了焦作地区的抗日烽火。游击队员吃住都在韩秩吾及亲友家中,家里的粮食、干菜吃完了,他设法转借,并利用自己的社会身份,从敌伪粮仓弄粮食支援游击队。为了革命事业不惜毁家纾难,以自己的家产、甚至身上的衣服换取国民党逃兵的枪支,武装游击队。3月,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他任粮秣科科长,发展了修武、焦作一带抗日斗争的大好形势。

同年12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许河事件”,使焦作地区抗日武装遭受重大损失,受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的严重关切,并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严正抗议,痛斥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合作抗日的罪行。该事件发生前夕,正值韩秩吾妻子分娩。许河事件发生后,他当夜赶回家中。临别嘱咐妻子:只要还活着,就要继续干革命。从此离开家乡,追随共产党、八路军转战晋豫等地,在险恶的环境中,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1939年7月,韩秩吾任部队合作社经理,经常带领同志们出生入死、跋山涉水,出没在林县、沙河一带的游击区和敌占区,用肩背、驴驮等办法,运回根据地奇缺的盐、火柴与布匹,供应军民急需。1940年春,调任华北《新华日报》社工作。先后任材料科科长、总务科科长。千方百计地购买油墨、纸张,保证报纸按时出版发行。1942年5月下旬,日军对太行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设在辽县(今左权县)的《新华日报》社陷入重围,韩秩吾在突围中牺牲于寺沟村后南凹岩,时年39岁。

为表彰韩秩吾烈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迹,2009年9月,韩秩吾当选“3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焦作英雄模范人物”;2016年7月,被“时代丰碑”焦作英模人物评选活动组委会表彰为“时代丰碑”焦作英模人物。

 

 

在磨石坡村,在韩秩吾烈士事迹陈列馆,村里的群众和前来参观的游客,挂在嘴边的是对韩满常、赵继忠和郑乃谦三位老党员的由衷赞叹和褒奖。是他们修建了韩秩吾烈士纪念亭,修缮了韩秩吾烈士的故居,建成韩秩吾烈士事迹陈列馆,再现了磨石坡村的红色历史,再现了韩秩吾烈士的非凡人生。教育社会,鼓舞人生,满满的正能量。

韩满常与赵继忠都是磨石坡村人。韩满常是韩秩吾的侄孙,1949年生;赵继忠出身于红色家庭,1952年生;郑乃谦是西村人,1962年生。三位老党员自幼崇尚英雄,为宣传红色老区、为韩秩吾烈士事迹陈列馆建设,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曾经,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与诱惑,山村里的个别青年人出现了不思进取、无所事事等不正常现象:有人迷恋网络游戏、不爱劳动却梦想一夜暴富,还有人赌博、吸毒等。对此,老党员深感忧虑。党中央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怎样把我们身边的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赵继忠和韩满常一直思索的事情。他们在2017年修建了韩秩吾烈士纪念亭,次年开始整修韩秩吾故居。

2019年9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习总书记的指示,进一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使他们有了奋斗目标。

次年开春,他们便加紧了修复韩秩吾烈士故居的进程,自己动手,加班加点。砌墙时,赵继忠在高高的脚手架上,一站就是一晌。盖平房需要材料,他们带着干粮跑到几十公里外的深山去割毛荆。在为“韩秩吾故里”标志石建造底座时,赵继忠双手紧握切割机,脚麻了、腰酸了,跺跺脚、搓搓手咬牙坚持,在数九寒天的季节一直干了3天。施工期间,村里几位党员闻讯主动前来帮忙,原村党支部委员樊长州帮助砌墙、粉墙,张娜娜冒着寒风为标志石刻字。

老赵他们的义举,经过群众的口口相传,感动了两公里外西村的老党员郑乃谦。郑乃谦虽然身体有些残疾,但自强不息,是河南省、焦作市表彰的自强模范,也是焦作市红色文化的宣传员,他自告奋勇义务参加到这个群体中,负责韩秩吾烈士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讲解。他查找《焦作市志》《修武县志》,跑图书馆,找党校的朋友帮忙,还专门到山西省左权县和河北省的涉县查找韩秩吾的有关资料。经常废寝忘食,往返于西村与磨石坡村之间,有时一天要跑两三趟。2021年7月上旬,投工400多个、耗资8万余元的韩秩吾烈士事迹陈列馆开馆,老赵他们以实际行动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了一份厚礼。

据磨石坡村党支部书记韩继明介绍,韩秩吾烈士事迹陈列馆由展厅和烈士故居、烈士纪念亭三部分组成,展厅面积180多平方米,展板80幅,集中展示了磨石坡村韩氏英烈、西村乡英烈、在修武山区战斗过的党政军人物等相关史料;韩秩吾烈士故居现存院落一处、旧房屋11间,陈设了烈士生前使用过的物品15件、照片20多张。

韩秩吾烈士纪念馆开放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先后接待参观团体50多批次,受教育2000多人次。焦作市、修武县许多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纷纷前来进行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磨石坡村已经成为目前修武县最大的红色抗战史教育基地,中央及地方多家媒体予以报道。赵继忠、韩满常、郑乃谦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看到当年道清抗日游击队居住的三孔窑洞,在早年的一场大雨中坍塌,便合计着怎么恢复这三孔窑洞……怎样完善有关配套设施、美化烈士故居和纪念馆的场地环境。还几次找村党支部领导协商,怎样利用好红色教育基地,带动经济产业进一步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