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11日

“焦作西柏坡 红色十二会”

初心如磐风华现 红色热土谱新篇

本报记者 王爱红

火热的7月,前来十二会村接受红色教育的学生络绎不绝。(本报资料照片)

红色情景剧再现烽火岁月,展现焦作人英勇的斗争精神和军民团结抗战的鱼水之情。

本报通讯员 陈一辉 摄

游人在刚刚完成修缮的焦作市委、市政府旧址展馆参观。 本报通讯员 许来伟 摄

十二会村农家乐饭店的赵占宽正擦拭桌凳,为游客提供整洁的就餐环境。 本报通讯员 许来伟 摄

修缮一新的宣誓广场。 (本报资料照片)

“焦作西柏坡 红色十二会”欢迎您。

本报记者 宋崇飞 摄

周窑十八坊水上餐厅。

周窑十八坊民宿区。

周窑十八坊会客厅。

火热的七月,“焦作西柏坡”中站区龙翔街道十二会村热潮劲涌、风华再现。

作为中国共产党101周年华诞的献礼,南太行龙翔山居民宿集群“初心楠舍·十二会”项目的建成并投入运营,再次见证中站区文旅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唱响“红色十二会”传承、发展、蝶变的时代新曲。

用活红色资源 讲好红色故事

十二会,一个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一片底蕴深厚的红色热土。

2021年7月6日,刚刚履新的市委书记葛巧红,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亦博来到这里,追忆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砥砺奋斗精神,重温入党誓词,强调要让红色精神在焦作高质量发展主战场闪闪发光。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见证,是宝贵的历史财富。于十二会而言,是独特的优势,是难得的机遇,是发展红色旅游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潜力所在。

如何用活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

修缮文物、全新布展、精心打造红色研学项目……以整体改造提升工程为抓手,十二会,燃起红色主火炬、点亮红色焦作的“初心之地”,如今焕发新的生机,带给游客全新的红色旅游体验。

瞧!村口的宣誓广场焕然一新,巨大的宣誓墙上,红色党徽熠熠生辉;红色宣传长廊大气磅礴,“焦作西柏坡 红色十二会”十二字浮雕墙赫然醒目,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新建的初心馆,古朴雅致、设施完备,既是游客接待中心,又是红色研学培训场所,会议室、阶梯教室、水吧区、文创产品展示区、研学团队换装区等一应俱全。

太行区第四专区、沁博县第三区公所、焦作市委市政府、焦作新华煤矿公司旧址,修旧如旧、全新布展,软硬件全面提升,展板、灯光、多媒体展示相得益彰。4个布展区的展品更加丰富,游客实地参观、聆听讲解获得的体验更加直观。

12项红色研学活动,是“初心楠舍·十二会”项目的重头戏,亦是十二会红色旅游的新亮点。

站在高处俯瞰,占地面积6200平方米的研学基地内,战壕蜿蜒纵横,各式装备齐全,辅以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和场景式演绎,给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沉浸式互动体验。

在这里,游客既可以通过真人CS战壕,模拟抗战场景,体验战斗的艰苦,又可以挑战丛林穿越,切身感受过去游击队丛林生存的不易;既可以通过排“雷”训练,体验寻找礼物“盲盒”的刺激,又可以模拟后勤供应,钻木取火、土灶烧制战役午餐,忆苦思甜;既可以在专业教练指导下,进行医疗救护训练,掌握应急救治技能,又可以体验障碍穿越、野外生存伪装术、全自动棒球影像打击以及投雷、军体拳、射击、装甲车训练等不同游戏玩法。

“一直以来,红色旅游多以实地参观、现场讲解为主,缺少互动性和体验感。‘初心楠舍·十二会’项目建成后,特别是12项红色研学活动的打造,不管是竞技畅玩,还是满满的仪式感,都让游客可以身临其境、沉浸互动、寓教于乐,领略红色旅游别样的魅力。”中站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冯霞说。

“守旧”创新齐发力,红色热土增活力。

“初心楠舍·十二会”项目的建设,激发红色动能,让红色之旅有看头、更有玩头,为“焦作西柏坡 红色十二会”讲好红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点燃红色引擎 赋能乡村振兴

苍山叠翠、古树参天、石屋林立……仲夏时节,绿意盎然的十二会村处处涌动着喜悦和希望。

7月1日,中国共产党101岁生日这天,小山村比以往更加热闹。胸戴党徽、白发苍苍的老党员,扎着红领巾、朝气蓬勃的少先队员,或组团成行,或举家出游,一波又一波游客纷至沓来。

“七一前夕,红色旅游升温,仅6月份村里就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十二会村党支部书记连红利说。

擦亮红色品牌,点燃红色引擎,赋能乡村振兴。如今的十二会,“红色+”效应持续放大。

产业业态丰富多元。种植山楂林、杂果林,大力发展集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生态种植业;成立十二会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游客提供讲解、餐饮等旅游服务,村民个个是股东、人人有分红;T恤、帽子、抱枕、充电器、矿泉水、搪瓷缸等旅游商品,搭上“红色十二会”“特别能战斗”等红色IP,红色文创开发如火如荼;新建的山货市场带动村里的小米、核桃、蜂蜜等农产品销售,村民彻底告别“马路市场”,不出村、不下山就把钱赚;十二会烩菜餐饮品牌备受青睐,坐在树荫下品尝大烩菜和手工馍成为独特的风景……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十二会村在红色旅游引领下,集体经济“蛋糕”越做越大,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民宿产业后续发力。民宿是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产业化的重要抓手,也是“初心楠舍·十二会”项目下步的发力点。“我们不仅要发展十二会·太行慢居精品民宿,还将在研学基地旁打造林下餐厅,在初心馆露台推出定制晚餐,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欣赏美丽的焦作夜景。加上初心馆水吧主推孩子们喜欢的美食以及村里的农家乐烩菜,十二会将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餐饮服务。”负责“初心楠舍·十二会”项目建设运营的河南宿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CEO楼建华,向记者一一展示未来美好愿景。

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整修道路及管网、危险位置加装护栏、新建旅游厕所和停车场、定制特色垃圾箱、绿化提升铺设3000平方米草坪……借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十二会村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容村貌增“颜值”添“气质”,扮靓乡村振兴底色。

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美丽乡村入画来,游客乐在其中,村民喜上眉梢。现在,十二会村吃上“旅游饭”的村民腰包鼓了,返乡创业的人多了,搬回来的也大有人在。

村民连银成原来在外打工,回村后做起了网格员,同时负责十二会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去年还被村里发展成党员。退休工人赵晓友娘家的老房子空了几十年,3年前重新装修后,她和老伴从山下搬到了山上,还开起了冷饮店。现在一到周末,她家就成了兄弟姐妹和朋友休闲游玩的落脚点,有时一下子要招待十几个人,欢声笑语不断。

“以前从没想过要搬回来,想不到村里这两年变化这么大,朋友们都喜欢上山来玩,觉得住在这里感觉很好。”站在家门口和记者聊天的赵晓友,话里话外是满满的幸福感。

聚人气增财气,乡村振兴有底气。从热门红色旅游打卡地,到近日入选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十二会村正朝着又一个高质量发展目标阔步前行。

凝心聚力发展 走出特色新路

从去年建成的“周窑十八坊”,到今年的“初心楠舍·十二会”,南太行龙翔山居民宿集群项目,是中站区打造高能级文旅、探索具有中站特色乡村振兴新路子的一次生动实践。

中站区紧紧围绕焦作市委提出的打造高能级文旅发展思路,坚持“红色资源+绿色生态”并重,在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强力打造南太行龙翔山居民宿集群,发展乡村旅游,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站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南太行龙翔山居民宿集群项目,由中站区携手河南宿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打造。该项目涵盖中站区龙翔街道周窑、栗井、十二会、赵庄4个行政村,立足中站北部龙翔山片区,融入南太行康养产业带,包括民宿集群、温泉康养、艺术聚落、自然教育、综合游乐五大板块,项目总投资15亿元。

令人惊叹的是,“周窑十八坊”从开工到试营业,只用7个月时间,就由十几处废弃多年的窑洞变成精品民宿,且每到周末一房难求。“初心楠舍·十二会”建设也只用了半年,其中初心馆装修和研学基地建设仅用一个月。

精心谋划实施,快速落地见效,中站区文旅项目建设一次次跑出了“加速度”。

这,是中站区凝心聚力促发展、携手共画同心圆的结果——

项目开工以来,中站区靠前服务、主动服务,成立服务专班,定期召开高规格推进会议,中站区委书记董红倜、区长赵红兵更是经常一线调研、一线办公;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按照时间节点订方案、建清单,工作往前做、进度往前赶,积极为项目建设纾困解难、保驾护航;项目建设方河南宿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免费设计、垫资施工,争分夺秒抢进度,加班加点赶工期,高质量、严标准打造项目。

这,是中站文旅人担当作为、敢打敢拼的结果——

正是中站区文广旅部门负责人的主动出击、诚意相邀,得天独厚的中站文旅资源才有幸和前来我市考察的宿描文旅董事长闫彦磊“相识”,才有了民宿集群项目落户中站、其他县(市、区)戏称被中站区“截胡”的佳话。

中站区累计争取各类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积极对接项目方,加快推进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邀请专业团队修缮文物和布展,多方征集革命文物,创新编排革命历史情景剧,丰富红色文化载体,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积极争取周窑村、十二会村入选河南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指导支持十二会村积极打造AAA级旅游景区,并努力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知名的红色革命旅游景区。

上下同心者胜,同舟共济者赢!

放眼未来,发展未有穷期。记者了解到,中站区将立足焦作市打造“北方民宿之都”的重大机遇,用好政策、用活政策,加快南太行龙翔山居民宿集群建设。今年将重点推进周窑十八坊二期星野帐篷营地、温泉汤池、河南省图书馆周窑乡村分馆、河南省美术馆栗井乡村分馆等落地实施,打造河南省公共文化创意创新实验室精品,实现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快和生国际康养城一期中围村民宿项目,建设以农业观光为主题的高端民宿。

以红色为魂、旅游为钥,高能级文旅引领乡村振兴,精彩中站正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画卷。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中站区文广旅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