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21日
暑假“摊”玩学问多
□筠 溪
不知不觉,暑假生活已经半月有余,与“双减”政策落地前相比,孩子们的课业负担轻了、自由时间多了,在自选动作与规定动作的加减之间,是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课外阅读、红色研学、家务劳动、公益活动、户外锻炼等,只要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暑期“多选题”一定能让孩子们体会到校园之外不一样的生活乐趣。
在这些项目中,暑期爱心集市是近些年非常流行的活动,我市很多学校也积极参与其中。比如,部分学校与志愿服务组织联合举办的“旧物重生 与爱同行”爱心公益集市,就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们的欢迎。拿自家不需要的物品与别人进行交易,在孩子眼中,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过家家”,参与其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人际交往、临场应变、数学运算等能力,还能增强环保意识、涵养公益之心,从孩子独特的视角瞭望社会、接触社会、理解生活,难怪家长支持、孩子欢乐,真是“叫好又叫座”!
然而,从以往的活动看,暑假“摊”玩虽然益处颇多,但部分家长的“顾问”作用发挥得有些“跑题”,在为物品定价和交易过程中忍不住越俎代庖,偏执地认为把家中旧物卖个好价钱,才能达到锻炼孩子社交能力的目的。有些家长聊天中曾向笔者“抱怨”,自家孩子在爱心公益集市买其他小朋友的东西,比市场价格还要高,但看在孩子参加社交活动的份上,虽然不情愿,大多数家长还是默认了这种“溢价”。
公益活动不能“跑偏”,爱心更不能“被消费”。活动中的交易物品是私人的,定价权和交易过程,校方只可引导,不宜“规定”。因此,家长在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更大,对孩子的影响也就更深。物物交换也好,旧物变现也罢,我们的目标是让旧物重新进入社会大循环,继续发挥作用,节约资源,助力环保。与培养孩子讨价还价中的商业技巧相比,切身感受公益和环保的力量,显然更有助于构建孩子一生更大的格局。
铺张浪费是绿色环保的对立面。什么物品可以拿到集市交易,家长也应该设定个原则。比如,刚玩几次的玩具,就没有了新鲜感,无论在集市能卖什么价钱,都不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勤俭节约习惯。小集市蕴含大道理,孩子们的价值观、环保观、财富观、人生观,也许就在这集市中“沉淀”了下来。
暑假“摊”玩学问多,对孩子如此,对家长也是同样的“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