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27日
“双减”后的暑期孩子如何过
本报记者 赵改玲
据《光明日报》昨日报道,2021年7月24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一年内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过去每到假期,一些家长会给孩子报各种学科类培训班,把孩子们的假期填得满满的。今年暑假,学科类培训班全面退出暑期生活。那么,“双减”以来的第一个暑假,没有学科类培训班,孩子们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假期呢?记者通过观察了解到,孩子们的假期非常多彩、快乐,文体活动丰富。
暑假的每一天,市太极体育中心都会迎来“学生军”,处处都有学子运动的身影。
在网球场上,八九岁的孩子拿着网球拍,在教练的指导下移步、挥拍、击球;在羽毛球馆,孩子和家长在快乐地打羽毛球,挑高、扣杀,上演回合大战;早上和傍晚,足球小将都会在绿茵场上酣畅淋漓踢球,带球过人、射门,孩子们玩得颇为尽情尽性;而游泳馆内,也是欢声笑语不断;还有篮球场、田径场,处处跃动着青春的旋律。
学生家长张园园说,过去,总怕自家的孩子落后于人,利用寒暑假给孩子报很多的学科类培训班,孩子很疲倦,家长也很心疼;今年,孩子的学业负担减轻了,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运动,这不,身体也更加强健了。
除了给身体“充电”外,学生们还进行了文化“充电”。
今年暑假,市图书馆同步开启超长待机模式——提供延时服务、开启暑期活动,凉爽、宜人的阅读环境和充足的图书,成了不少学生眼中的“香饽饽”。
记者在现场看到,读者佩戴着口罩,或站在书架前,或坐在自修室内,认真阅读,尽享读书之乐。这些学子们有的在做作业,有的在认真备考,馆内处处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家住消防巷一家属院的学生张梓涵,几乎每天都来市图书馆打卡。她告诉记者,在市图书馆,上午可以到文化借阅室看文学作品,也可以到少儿借阅室看她喜欢的《城南旧事》;下午,到报告厅看电影;晚上,夜幕降临,她会和妈妈在图书馆自修室共读一本书,享受着书香。张梓涵说:“‘双减’后,暑假作业更多的是阅读,到市图书馆看书,非常惬意,又增长知识。”
还有的学子选择到我市的风景区、到乡村进行微度假,去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探究自然,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
“双减”后,多彩暑假,快乐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