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28日

闯峡口 战激流 求胜势

——我市年中经济的前瞻性观察

本报记者 孙国利

如何看待上半年我市经济发展形势?怎样应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日前,本报记者走访我市工信、统计、发改等经济部门,意在全面、辩证、客观分析当前我市经济形势,见证我市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头雁”集群集聚效应凸显,以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新材料为代表的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个百分点。

等不来,靠不来,只能拼出来,再奋楫。这不,焦作经济“半年报”出炉了:今年前6个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36.5亿元,同比增长3.2%,高于全省增速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高于全省增速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7%,高于全省增速0.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2亿元,同比增长0.7%,高于全省增速0.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完成87.7亿元,同比增长4.5%,高于全省增速8.0个百分点。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市工信局相关人士说,今年上半年,尽管助推经济增长的短期因素明显增强,大部分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向好变化,但我市整体经济尚未恢复至常态化水平,部分领域仍面临持续下行、长期低迷等风险挑战,经济恢复动力有待增强。

——完成全年预期目标面临挑战。而今,全年时间已过半,我市六大主要经济指标与目标值的差距分化明显,呈现喜忧参半。三项指标有望完成全年目标,其中,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7%,高出全年目标0.7个百分点,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5%,低于全年目标0.5个百分点;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0%(一季度),与经济增长基本协调同步,若下半年持续发力,以上三项指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可期。

三项指标增速与目标值有相当差距,完成全年目标面临挑战,其中1月至6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GDP分别同比增长5.9%、3.2%,低于全年目标值2.6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1月至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进入低位运行区间,与全年目标渐行渐远,以上三项指标完成全年目标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生猪生产依然处于低迷状态。由于前期环保治理以及缺乏大型养猪场拉动,1月至6月份,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15.2%的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2.2%,比去年同期回落19.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8个百分点,是制约第一产业增长的突出短板。

代表工业生产“晴雨表”的三大指标恢复程度整体靠后。6月份,我市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值税同比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5、14、17位,均居全省下游。房地产领域受疫情冲击明显,局部疫情造成的心理压力,使消费者接触性消费热情低迷。受市场预期减弱、疫情导致居民购房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双双出现负增长。1月至6月份,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6%、12.7%,比1月至5月份增速分别回落2.4个百分点、13.2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部门评估指标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季度同比增长5.0%)、商业增值税(6月份同比增长18.7%)、车辆购置税(6月份同比下降69.7%)、个人消费性贷款余额(6月份同比增长5.5%)、快递业务量(5月份同比下降30.6%)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7、12、18、16、17位。

从可掌握的13项有地市排名的GDP核算指标看,我市仅有3项指标居全省中上游,分别为公路运输总周转量(1月至6月份增长14.6%,第3位)、注册地总专包企业总产值(1月至6月份增长11.9%,第4位)、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月至6月份增长5.6%,第9位);10项指标居中下游,其中后3位指标有6项,电信业务总量(1月至5月份增长23.0%)、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月至5月份增长-14.9%)、住宿业营业额(1月至6月份增长-12.3%)、保费收入(1月至6月份增长-3.2%)、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月至6月份增长4.9%)、本外币贷款余额(1月至6月份增长0.2%)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6、17、18、18、18、18位。

——部分市场主体经营面临困难。在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且向产业链中下游传导,同时叠加散发疫情引发的交通、劳动成本提高的影响下,我市企业成本费用增高,亏损面增大,1月至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到28.0%,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亏损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1.1%、19.0%。在成本高企的背景下,企业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较为突出,1月至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中型企业在营业收入增长41.5%的同时,利润总额下降21.6%。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从国际看,受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市场剧烈波动,部分国家出现物价较快上涨和高通胀的情况,全球滞胀风险加大,对我国带来不小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和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等方面的不利影响。二季度,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53%,较一季度下降1.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为52.3%,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创年内新低,表明全球制造业放缓速度较快,全球经济复苏稳定性趋弱。世界银行6月份最新报告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9%。

从国内看,随着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运行的积极变化增多,主要指标多数出现改善,全国工业增长实现由负转正,服务业逐步恢复,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明显提速,在助推经济恢复的同时,也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总的看,今年年初以来,我国经济遭遇“倒春寒”,主要是由于疫情冲击带来的短期变化,是阶段性和外在的,国内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变,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变,但国际环境和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来很大挑战,不确定性依然较大,国内经济恢复仍然是初步的,主要指标增速还处于低位,恢复基础还不够牢固。

从全市看,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出台实施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一揽子政策措施,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企业生产企稳回升,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多数出现回升态势,上半年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部分行业、部分领域持续低迷,稳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

随着生产生活回归正轨,稳投资、促消费、助企业等政策效应显现,初步预判,下半年全市经济增速将逐渐回升,总体呈现前低后高、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年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水平。工业方面,内外需相对疲软,工业稳增长基础尚不稳固,但随着万方铝业用电量基数问题消除,支撑指标将得到进一步增强,预计前三季度工业保持增长态势,有望继续进位。投资方面,下半年投资基数相对较小,同时新增项目对下半年投资增长带来有力的支撑,在加强要素保障和规范凭证的情况上,全市投资仍有望回归全省第一方阵。消费方面,疫情对市场主体的影响还在持续,如果全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叠加各项促消费政策发力的因素,三季度,我市消费品市场有望实现回暖。服务业方面,房地产业在刺激政策推动下,商品房销售面积有望止跌回升;金融业受中旅银行合并带来的负面影响,预计有所减弱;交通运输业有望保持上半年较好的增势,商务服务、互联网等业态继续较快增长,预计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将有所回升。

市统计局有关专家表示,面对内外部阶段性、突发性因素冲击,我市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了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我们完全有信心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有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超预期变化,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大江奔腾向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动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强大”。闯峡口,战激流,浩浩汤汤,奔涌向前。前方,是更辽阔的水域;前方,是更壮阔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