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09日

逆风而行 同心抗疫

——记市疾控中心消毒防护组

核心提示

在抗疫团队中,有这样一群人,疫点、疫区、隔离点等一切确诊病例家中或活动过的重点场所都有他们的身影,大家称他们为跑进病毒圈里的疾控“尖兵”。他们,就是市疾控中心消毒防护组成员。作为市疾控中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冲在最前面的队伍之一,他们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哪里有传播风险,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这就是他们的使命与担当。

市疾控中心主任徐书立称赞道,这是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能吃苦、能战斗的队伍,他们每天背着几十公斤重的喷雾消杀机器,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奔走在抗疫一线,与病毒作斗争,为全社会筑牢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

消杀车对习村进行消毒。

终末消毒。

“空地”一体化全面消毒。

无人机为消杀工作助力。

消杀人员在修武县习村中心小学集结。

(本栏照片均为本报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朱传胜

1 消毒是一项技术活儿

消杀,主要是对重要场所,特别是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生活和工作以及停留过的地方,乘坐过的交通工具等有可能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这是将病毒拒之门外的关键一步。

从事疾控工作33年的梅树林,是市疾控中心消毒防护组组长,他对消杀消毒等常规工作经验丰富。从抗击非典、甲流、禽流感,到汶川地震支援四川,再到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都有他拼搏的身影。

“消杀工作并不是大家以为的拿着喷雾器像喷洒农药一样简单。如何做好消毒工作,尤其是如何做到科学消毒、精准消毒、有效消毒,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接到消杀任务后,首先要评估消杀场所的暴露风险级别、面积、布局等,由此来确定消毒剂的种类、浓度、用量,并配制消毒液,然后根据评估结果科学有效规划消杀路线。针对不同场所和不同场景,需要用不同的消毒方式,也就是经常所说的消毒要精准施策、分类指导。”梅树林说。

疫情发生初期,大家在疫情防控面前都是“门外汉”,缺乏消毒技术知识。为早日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权威专家的梅树林,加班加点、不分昼夜,每天仅休息三四个小时,连续制订出消杀人员防护工作方案,公共场所、学校和家庭等16个消毒技术方案,并推荐给上级部门,以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名义下发全市;制定了《焦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毒手册》《焦作市冷链食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等技术手册,分发给相关单位和人群,为各行各业能够在疫情防控中如何进行规范消毒送去了“及时雨”。

为使我市疫情防控做到科学消毒、精准消毒,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齐振文还编写了《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技术指南》一书,书中对消毒原则、消毒措施、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低温消毒、如何合理使用消毒剂均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增加了常用消毒剂配液速查表和疫情防控卡点如何预防性消毒等内容。

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每当出现确诊或疑似病例时,消毒防护组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对确诊或疑似病例居住过或接触过的地方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杀处理,坚决遏制病毒的二次传播。

去年7月份,焦作遭遇洪涝灾害。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消毒防护组指导全市各单位开展消杀工作,制订《洪涝灾区环境消杀技术要点》《焦作市洪涝灾害后卫生防病手册》等消杀技术方案,指导我市科学开展灾后消杀工作;印发5万册《焦作市公共洪涝灾害灾后卫生防病指南》,宣传洪涝灾害后如何进行预防性消杀;成立洪灾防疫消杀突击队,保障重点区域消杀工作,消杀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策略,加强全市进口冷链食品及货物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消毒防护组成员指导伊赛牛肉、蒙牛乳业等重点企业进行冷链消毒。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不仅为我市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及货物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规范了进口冷链食品及货物各环节消毒工作。同时,对物流行业进行疫情防护督导、指导、检查,要求物流园区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守好园区入口关,加强进出入车辆消毒工作,并做好消毒记录。

2 三位一体消杀阻断疫情传播

消杀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也是疫情防控最繁重的工作之一。在抗击疫情中,市疾控中心在全省率先组建了“空地”一体化消毒队伍,并且在今年应对修武疫情中探索建立了“三三三消毒工作机制”,通过空、地、水全方面消杀,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今年3月份,接到修武疫情报告5分钟后,市疾控中心消毒防护组成员就出发赶赴现场,第一时间组织突击队员进入污染区,对确诊患者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进行消毒,尤其是围绕重点部位进行三类消毒,包括对疫源点进行终末消毒,对超市、学校、村委会、垃圾投放点和村卡口等区域进行重点消毒,对全村进行预防性消毒;采取空中有无人机,地面有雾炮机、超低容量喷雾器、烟雾机、常量喷雾器,污水有投放消毒剂的方式,实现空、地、水三位一体消杀。据统计,该中心消毒防护组成员先后对修武县王屯乡习村、前董村、后董村、前南孟村、后南孟村,郇封镇大文案村、大位村,城关镇八一南街七巷、顺城关村,政后街合欢小区,运河丽景小区等地进行终末消毒,面积达151520平方米;对各个封控区、管控区周围,街道等重点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面积达491960平方米;对全县14个集中隔离点进行消毒,面积达85180平方米;县城主干道消毒面积达433000平方米;消毒生活垃圾700余吨。此外,该中心还组织干部职工捐款12万余元,为修武县捐赠常量喷雾器295台、电动喷雾器39台、含氯消毒剂2385公斤。

“通过空、地、水‘三位一体’消杀,切断了新冠病毒传播途径,实现社会面两天清零,社会面、隔离点10天清零,在一个潜伏期内使疫情得到了控制。”徐书立欣慰地说。

3 央视点赞焦作“消杀卫士”

每天背着20公斤重的消毒设备,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忙碌在确诊患者家中以及隔离院区,由于长时间负重工作,姬卫华的脚踝和腰椎旧伤复发,他贴着膏药依然坚持工作。由于几个伤处长时间贴膏药,导致皮肤红肿、溃烂,但是姬卫华没有退缩……2020年3月21日,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了河南省第十四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姬卫华的事迹,市疾控中心这名“消杀卫士”当时在武汉红了。

的确,消毒防护组的工作量很大,也是个体力活,他们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消杀装备,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不仅如此,消杀人员还要耐得住刺激、顶得住危险。因为通常所用的消毒剂,比如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消毒剂都具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在用高浓度的消毒剂消毒时,对消杀人员的眼睛、呼吸道都有比较大的刺激性。另外,消毒场所很多情况下都是被病毒污染过的,因此消杀人员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危险无处不在。

2020年1月23日,我市首例确诊病例上报后,消毒防护组成员梁森、张文明及时到达疫源地现场,有序地穿好防护服,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范进行消毒,消毒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圆满完成了我市首例确诊病例终末消毒任务。

刘人宁是一名“90后”,单位的人都说,这个小伙不简单,除了业务全面外,最让人觉得不简单的是他在疫情防控中的勇往直前。他的老家在周口市扶沟县,2020年春节前夕,他回到老家准备和父母一起过春节。农历大年三十,正在贴春联的他接到单位的返岗通知。“以大局为重,今年过年你也算回来过了,快回去吧!”父母不仅没有阻拦,反而鼓励他赶紧上岗。于是,他辞别父母,驱车200多公里返回焦作。农历正月初一早上,他准时到岗,随时准备上战场。随后,他被安排在消毒防护组,成为一名消杀队员。“最危险的地方,最需要往前冲。”他时刻准备着,准备冲向战场。在我市出现确诊病例后,他冲锋在一线,30多天的时间里,他先后到修武县、解放区、示范区等地多次开展工作。

2020年2月7日,该中心接到上级通知,要求对殡仪车、火化设备和相关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当日21时,刘人宁和同事张要锋在梅树林的带领下,携带各种消毒防控物品奔赴殡仪馆,由于是晚上,又是一个特殊场所,他们难免有些恐惧,但还是毅然投入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科学规范地完成了消毒工作。

今年年初,张要锋作为消毒防护组的一员,先后参与了禹州疫情防控和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利用自己掌握的消杀专业知识,积极主动地为长春市南关区疾控中心消杀人员进行消毒剂化学属性和消毒设备性能及使用培训,同时他还背着超低容量喷雾器为现场流调人员进行环境消杀,为流调人员增加一道安全屏障。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世上并没有什么超级英雄,不过是无数战士发出一束光,将萤火汇成星河,尽己之力,尽己之学,不计报酬,不论生死。该中心消毒防护组成员虽然不像临床医护人员那样直面危重病人,但是他们默默化解了一场场危害人们健康的危机,他们同样是这场战斗中的主角,是人民群众健康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