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11日

科技创新“起高峰”

——看解放区如何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本报记者 詹长松

本报通讯员 唐君勇

8个科技产业综合体舞起创新龙头、“高塔光影秀”调试期间便引爆网络、智慧教育走在全省前列、智慧应用推广到全国30多个城市……科技创新的热潮正在解放区涌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新增长极。

客观地讲,解放区是我市的中心城区,区域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在“强三优二退一”发展战略实施下,该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但现实中,解放区也因地处核心区域,无土地、无工业,发展空间和产业基础成为限制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同时受原有生活性服务业的局限性,致使其三产内部结构不优、房地产一次性税收占比过重等问题突出,亟待破题。

解放区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要转型,必须在生活性服务业促转型、在生产性服务业求突破。从2018年开始,该区借势“百企退城”腾挪发展空间,围绕创新生态环境优化、科技产业综合体建设和创新平台搭建来做文章,科技创新有了大幅度提升,走出一条具有城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截至去年年底,该区共有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今年,该区将完成河南数字产业研究院、焦作应急科学研究院2个研究院和5个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吸引企业人才集聚

科技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拍脑门的灵光乍现,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不断激发创新活力,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简单地说,创新生态环境就是科技创新活动赖以生存的“阳光”“空气”和“水”。创新能力强不强,跟创新生态环境的好坏有很大关系。为了让企业、人才能充分施展科技创新的潜能,解放区从政策、奖励、活动等多方面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该区先后制订了《解放区“科技创新年”活动实施方案》《解放区关于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办法》《解放区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解放区“万人助万企”活动方案》等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文件;设立科技贷款风险资金、园区建设专项资金、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等奖补资金,近年来已帮助企业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奖补资金1044.7万元;探索设立合作项目专项支持引导资金制度,区财政每年拿出1300万元,设立5G产业发展基金。

此外,该区还大力营造科技创新氛围,积极承办了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34次学术交流会、举办了解放区数字经济发展论坛、高质量筹备了“第十二届国际软件质量工程峰会”;常态化举办科技创新政策培训、讲座,引导全区科技型企业准确掌握政策精髓,享受政策红利,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贯彻各级人才激励政策,为科技产业综合体的入驻企业申报各级各类人才计划,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目前,共招引本科以上人才4162人,3个人才(团队)获得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扶持资金250万元。

打造科技产业综合体

引育科技创新主体

解放区以盘活闲置资产为突破,着力打造一批占地少、产业专、效益高的“专精型”科技产业综合体。截至目前,8个产业园区已建成运营,成功引进华为(焦作)新基建运营中心、海康威视生产研发中心等企业700余家,累计产值超30亿元,纳税近2亿元,实现“小体量迸发大能量”。

盘活闲置资产拓空间。对各类闲置资源进行全面摸排,因地制宜、改造升级,让旧资产焕发新活力。租赁改造闲置资产。对辖区内老旧厂院等闲置国有资产采取租赁的方式,由区政府组织区属国有平台公司科学规划,改造建设为产业园区。原河南工信学院、焦作市女子职高、焦作市艺校等老校区闲置多年,区政府牵头租赁后,高标准建成了建筑面积为9.5万平方米的地理信息产业园、融媒体产业园和新经济产业园。收购升级“潜能”资产。对辖区有出让意愿,并具有区位优势的“沉睡”优质资产,通过研判潜在价值、准确定位产业、狠抓包装升级等,采取先收购、后修建的方式建设园区,比如将位于中心城区的一处烂尾楼收购后修葺一新,建成了焦作市首家建筑科技产业园,集项目管理、规划设计、新型材料研发、造价咨询、金融平台等产业服务于一体,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可容纳近2000人办公。扶持转型困难资产。对有一定产业基础,但难以维系经营的资产,采取资金、政策等扶持措施,帮助其转型发展,比如通过政府引导扶持,把经营惨淡的原大丰商城,打造成为中小企业孵化园,现已有数十家企业入驻孵化。整合提升低效资产。对区级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采取整合提升、高效使用的方式进行改造,比如将上白作街道的村集体用房,成功改造成建筑面积为11.2万平方米的焦作5G产业园和医药健康产业园。

精准靶向用力强保障。按照“一园一策”原则,制定符合科技产业综合体定位的发展政策、推进机制等保障措施,形成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助推“专精型”产业团实现产业集群、资源集聚、效益集中。提前对接产业,确保引进即成链。充分考虑区位优势、产业特点、市场布局等因素,定位园区主导产业;结合链条延伸、功能配套等发展需求,加强入驻企业源头把控,选准龙头企业,推动产业上下游聚集发展,比如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之初便与行业龙头企业中纬测绘达成入驻意向,并引进盛世高科、大成宇辉等上下游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创建为全国地理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园。做优企业服务,确保招来即落地。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登记制度,为企业全程代办注册登记、项目立项、建设施工、税务登记等各项手续,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凡是符合入驻标准的企业,均可实现当天办结、当天入驻。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

整合创新资源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贯通产学研用、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构建创新要素全链条耦合的关键环节,是产业聚集、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担负着创新资源整合、培育新兴产业等重要使命。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既是解放区应对国内外经济科技竞争格局深刻调整、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也是催生发展新动能、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解放区以三类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其能级跃升、体系布局,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引擎。

打造新兴科技创新平台。以科技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战略科技平台,具有原始创新的策源功能,是提升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重要载体。去年,解放区充分利用“职能部门+研究院+高校+地方政府”的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与市应急管理局、河南省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河南(焦作)应急科学研究院为依托,全面开展“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战略合作,共建“产学研推用”一体化的应急产业集聚区,建设运营产业发展平台,着力打造集政策、人才、产业、金融等要素于一体的服务体系,吸引国内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优质资源入驻园区,为科创研究、人才培养等赋予市场功能,全方位拓展服务矩阵,相互撬动、合作共赢,在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新格局中彰显焦作特色、打造焦作优势、创立焦作模式、推广焦作经验。

打造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既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地,也是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高校、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集成研发资源,聚焦产业发展新方向,引领企业完成科技成果转化,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提能的支撑作用。去年,该区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与产业联盟深入交流对接,商定全方位开展科技创新合作,通过“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方式,以共建河南数字产业创新研究院为核心平台,依托国科大智慧联盟拥有的多学科、多领域科技资源和科研实力推动协同创新,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助力自主创新,助力解放区科研、技术、产业、人才、经济、生态协同融合发展,服务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打造“五个一”成果:打造一个数字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平台、打造一个双向交流的窗口、打造一个各科研院所实体产业集群基地、打造一个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打造一套科技创新产业服务体系。

打造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是连接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的重要载体,重点聚焦焦作经济重大需求和朝阳产业的科技前沿,开展相关产业核心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解放区、华为、方点科创集团三方联合打造了以云计算、5G网络、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为核心的华为(焦作)新基建运营中心。在后续运营中,该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运营中心区位、政策、生态、技术及产业服务等优势,依托华为的技术和方点科创的服务,通过“配套+技术+资源+资本”的模式导入,实现“产业与技术”赋能企业,“孵化与投资”两轮驱动,带动产业链资源的落地和分层,聚集和培育高科技产业生态,实现项目培育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焦作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截至目前,共计走访300余家企业,累计为金隅水泥、大咖国际食品等43家企业提供华为云解决方案(其中解放区17家企业率先上云),补贴券审批金额达1000万元,累计引入40余家生态伙伴,扶持2家本地企业成为华为生态,共同参与调研企业100余家,覆盖工业装备制造、计算机软件研发、医院、食品加工制造、教育、物流等行业,为175家企业提供诊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