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11日

医教研管齐头并进 持续引领发展新里程

——解析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核心密码(下)

阅读提示

作为代表城市医疗发展水平的标杆性医院——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始终把人民健康需求放在心里、扛在肩上,以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医疗条件的需求为努力方向,始终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跑出与时俱进的发展加速度。

在今年市两会召开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办公室发布的2022年3月全国高级卒中中心排名显示,该院卒中中心综合排名全国第35名、静脉溶栓全国第15名、急诊取栓全国第17名。此前,该院在全国高级卒中中心综合排名中多次进入全国前50强,静脉溶栓进入全国前50强,急诊取栓最强全国第21名。不但如此,该院还有一个在全国“出圈”的成绩——2020年度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综合质控结果单项评分居全国第一位,综合成绩在全国并列第三位。

不仅如此,在河南省公布的三级胸痛、卒中、创伤中心建设达标单位名单中,该院成为焦作市唯一一家“三级医院胸痛中心”“三级医院卒中中心”“三级医院创伤中心”全部建设达标的三级甲等医院。

作为以肿瘤防治为主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焦作市肿瘤医院、焦作市抗癌协会挂靠单位,该院在肿瘤领域更是实力强劲:继2019年被市卫生健康委确定为市级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后,2021年该院又被确定为全省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1400余家肿瘤专科医院及设置肿瘤科的三级综合医院中综合排名第四,展现出该院在肿瘤领域的“硬核”实力。由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北京大医公益基金会共同启动的“肿瘤疾病标准化远程诊疗中心”在该院正式挂牌。

医疗、教学、科研被称作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三驾马车”,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近年来,该院不断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医疗改革创新奖,在“2019公立医院建设典型经验”中摘得科技兴院奖;该院创伤显微骨科主任倪国骅申报的《寄养骨与寄养指同时回植修复拇指V度缺损》科技成果获得河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打破了我市此前没有省级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的局面。该院骨三科主任余进伟申报的《一种干细胞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的研究》科技成果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填补了一项省级获奖的空白,也标志着我市医学组织工程技术达到省内领先水平。该院肿瘤内科一区副主任李丽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Molecular Cell》发表科研论文,震动了我市医学界。去年,河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在该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该院改革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也使该院真正成为集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临床医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靠什么取得如此优异成绩,且不断推动我市卫生事业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呢?秘诀何在?记者近日走进这家医院,答案渐次清晰。

本报记者 朱传胜

走稳先手棋

让科学管理激活发展新动能

今年年初,该院围绕“精细化管理年”这个主题,全面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措施落地见效。在该院2月份召开的2022年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上,该院党委书记杨永国指出,要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基础、“精细化管理年”为目标,充分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决策引领、统筹协调,促进该院的管理机制更加优化与规范,实现管理理念再提高、管理效率再提高、综合服务再提高。

去年,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的第八届大型公立医院发展高峰会议上,杨永国不仅应邀参会,还作典型发言,并主持论坛,与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医科大学等全国重量级公立医院参会领导共同展示、探讨、交流、分享医院高质量发展经验和成果。

近年来,该院通过科学管理方式,不断提升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同时,该院还引入了“7S”精益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这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管理模式,能够帮助现代医院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变革。为此,该院引进专业团队,组建“7S”精益管理推进办公室,在全院大力推进“7S”精益管理。

一方面,该院以评促建,通过“三甲”复审,对标“三甲新国标”,推动管理、医疗、安全、绩效、服务等全方位提档升级。自“三甲”复核评审启动以来,该院共补充修订制度、流程、职责1984项,修订临床常见基本诊疗常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感控工作流程等2786项……在这期间,该院建立健全感染防控三级质控体系,对重点部门布局流程进行优化再造。扎实完善“平安医院”创建机制及多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在全市首家进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该院以点带面,严格成本管控,实行无纸化病历归档,引入信息化办公平台,控制能耗。为降低能耗,该院引进专业公司,在全市医疗系统率先成立了能源中心,搭建了能耗监控平台,仅用电一项,就节省了大量费用。同时,该院还建立了医疗设备共享中心和维修中心,畅通了医疗设备的纵向流通,建立规范的动态维修监测体系,加强了医疗设备预防性、可追溯的系统化管理。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表述,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在该院领导班子看来,步入新时代,公立医院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变化,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建设。为此,该院于5月30日组织中层干部赴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参加为期5天的中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围绕现代医院医疗管理体系化建设、大数据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现代医院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学习。

科学管理激活一池春水,辛勤耕耘带来硕果满枝。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发布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该院成绩逐步提升,全国综合排名第419名、全省综合排名第17名,位居焦作市第1名。在国家监测的关键指标考核中,最能反映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万元收入能耗支出指标,在该院更是实现持续下降,位列全省第3名;去年,该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同样排名全市第一,而且表单上报率和质控评分在全国1400余家医院中综合排名第四。

同样,在科学管理的指引下,该院在由“大院”向“强院”转变的道路上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综合质控结果单项评分全国第一,综合成绩全国并列第三;在全国1400余家医院(肿瘤专科医院及设置肿瘤科的三级综合医院)综合排名中,该院居全国第4位……

锤炼金刚钻

打造区域医疗新高峰

近年来,该院不断挑战高精尖技术,用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广大人民,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开展的高难度和高风险手术比例一直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在2020年度国家监测的关键指标考核中,该院开展的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四级手术占比位列全省第8名。

学科建设是推动医院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医院发展规划的重要支撑,更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作为以肿瘤防治为主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焦作市肿瘤医院、焦作市抗癌协会挂靠单位,该院在肿瘤领域持续发力,为早日实现“省内一流的三级甲等医院、著名肿瘤防治中心”的愿景持续奋斗。继2019年被市卫生健康委确定为市级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后,2021年又被确定为全省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创建主体单位,既是信任又是重托,既是机遇又是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与医院功能定位相匹配的技术与服务能力,不断夯实服务一方百姓的‘基石’。”该院院长于拥军说,今后,该院将不遗余力地推动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把该中心的建设发展当成一件大事来抓。

为进一步建设好省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该院在肿瘤诊治领域持续发力,以敢啃硬骨头的自觉担当,推动肿瘤防治事业再上新高度。仅去年该院认定的新技术,与肿瘤相关的就有近10个,比如《鞘内PCA技术在难治性癌痛的应用》《组织间插值放疗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应用》《FOLFOX方案经肝动脉泵—留置导管持续灌注在不可切除的干细胞癌中的应用》等。目前,该院已建立一支从诊断上涵盖分子病理、基因检测等精准检查,从治疗上覆盖外科、放疗、化疗、微创介入、靶向治疗、免疫生物治疗等多学科的肿瘤诊疗精英团队,设置有肿瘤内科、胸外科、妇瘤科、乳腺外科、消化内科、中西医结合科、放疗科、介入科、病理及分子诊断科等20多个与肿瘤紧密相关的专业科室,专门从事肿瘤防治工作的医生达91人。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近年来,该院充分发挥其肿瘤治疗手段全学科亚专业划分细的专科优势,整合多学科专家资源,探索实施肿瘤“首诊MDT”治疗模式。也就是说,只要是首次来该院就诊的患者,都将通过多学科专家组提供诊疗方案。

在尝到多学科整合的甜头后,该院近年来大力推进多学科诊疗,目前已经发展了15个多学科诊疗,其中一半以上与肿瘤有关。比如,妇科肿瘤MDT团队、乳腺肿瘤MDT团队、消化道肿瘤MDT团队、卵巢肿瘤MDT团队、宫颈肿瘤MDT团队、淋巴瘤MDT团队。为推进多学科诊疗模式,该院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引导,而且在门诊楼6楼开设了多学科诊疗中心,成立了门诊综合服务台。前不久,该院成功举办第二届MDT案例展示大赛,并对参赛选手进行表彰。

不仅如此,该院还创新肿瘤医疗协作模式,牵头成立了焦作市肿瘤专科联盟,携手24家医疗单位通过逐步推行肿瘤规范化诊疗,实现资源共享、上下联动,进而形成肿瘤疾病诊疗——康复的连续诊疗模式,为肿瘤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肿瘤防治的发展,为市民构筑起抗癌的健康防线。

除了拳头学科取得累累硕果外,其他学科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今年市两会召开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办公室发布的2022年3月全国高级卒中中心排名显示,该院卒中中心综合排名全国第35名、静脉溶栓全国第15名、急诊取栓全国第17名。此前,该院在全国高级卒中中心综合排名中多次进入全国前50强、静脉溶栓进入全国前50强、急诊取栓最强全国第21名。不但如此,该院还有一个在全国“出圈”的成绩——2020年度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综合质控结果单项评分居全国第一位,综合成绩在全国并列第三位。

不仅如此,在河南省公布的三级胸痛、卒中、创伤中心建设达标单位名单中,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为焦作市唯一一家“三级医院胸痛中心”“三级医院卒中中心”“三级医院创伤中心”全部建设达标的三级甲等医院。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内一线专家的指导下,该院卒中中心实施“一键启动救治”措施,组成由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神经外科治疗“三组一体”的卒中中心模式。投入上百万元完成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升级改造,成为目前焦作地区独立的、封闭式规范管理的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去年8月,该院购置的一辆集多功能于一体的5G移动卒中急救车,在全国首个挂牌。这辆急救车相当于一座可流动的“医院”,病人在急救车上直接可以进行溶栓治疗,真正实现了“上车即入院、边走边诊治”,把治疗关口前移,抢占救治的黄金时间,不用再担心因急救设备不足、交通拥堵等因素使脑卒中患者延误治疗,极大地缩短了救治时间,降低卒中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而这,也标志着我市卒中救治进入5G智慧医疗时代,也为我市打造“卒中1小时黄金救治圈”贡献力量。

打好组合拳

让科研教学贴得更实

该院领导深知,如果把医疗看做“今天”,那么科研就是医院的“明天”,而教学则是医院的“后天”。高水平医院不仅是规模大、装备先进,更应该有一流的管理、技术、质量和服务。而这意味着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必须同步发力,全面推进。如今,在该院奋进新征程中,“医教研协同”成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高频词。

特别是在科研成果产出方面,该院颇有“开挂”之势:

——该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二区主任许菊萍开展的《超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技术研究》,获得了市政府科技计划经费支持项目10万元,实现了该院在全市科技计划立项上零的突破。

——该院独立完成的一项科技成果《高场磁共振对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荣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打破了我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连续多年与医疗领域无缘的局面。

——该院实现了《YAP1-TEAD4-ERα轴对ERα增强RNA转录调控及他莫昔芬耐药型乳腺癌成瘤性的研究》等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这在我市卫生健康系统是史无前例的。

——该院肿瘤内科一区副主任李丽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Molecular Cell》发表科研论文,震动了我市医学界。这篇论文揭示了ERa增强子的活性受到多种不同信号通路核因子通过互作而达到的共同调节,为寻找ER阳性乳腺癌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院创伤显微骨科主任倪国骅申报的《寄养骨与寄养指同时回植修复拇指V度缺损》科技成果获得河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打破了我市此前没有省级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的局面。2021年,倪国骅再接再厉,申报的《皮肤弹性牵张法修复肢体皮肤缺损》科技成果再获河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该院骨三科主任余进伟申报的《一种干细胞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的研究》科技成果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填补了一项省级获奖的空白,也标志着我市医学组织工程技术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此外,该院还获得河南省医学科技奖7项,包括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5项。

为了助推科研兴院发展战略,该院一方面从管理制度上入手,为科技骨干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和激励政策,营造千帆竞发的科技攻关氛围。另一方面,该院借助河南理工大学这一平台,实现了多项科研立项与资助,并共建实验室,联合进行科研攻关。比如,与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共建骨科人工智能实验室,从而实现3D打印技术在该院的临床应用。

作为把肿瘤防治当成重点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该院不断加大肿瘤学科领域科研攻关力度。前不久,李丽申报的《EPO/EPOR信号在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诱导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和机制》课题,获河南省2022年科技发展计划立项。据该院科研办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该院仅获得与肿瘤相关的科技成果奖就达9项。此外,市卫生健康委研究批准市区4家医院15个实验室为焦作市医学重点实验室。其中,涉及肿瘤领域的4个重点实验室——肺部肿瘤医学重点实验室、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妇科肿瘤医学重点实验室、分子病理医学重点实验室均被该院囊括。

为医疗与科研提供人才支撑,离不开教学体系。作为一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教学工作也是该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任务,还承担了新乡医学院等高等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理论教学任务。去年,该院大力整合教学资源,建立三级教学管理机构,完善临床技能中心配置,设立OSCE考站,成立学科教研室,制定《住培督导实施办法》,利用互联网医院、云PACS、远程会诊和网络资源,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补充,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向特色模式和服务模式转变,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为第三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2021年9月,河南理工大学获批成立河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并设在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是该院改革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必将进一步推进医疗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也使该院真正成为集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临床医学院。2022年7月,由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培养单位的新乡医学院2021级骨科在职研究生开题报告会在该院举行,此举填补了该院在研究生教育上的空白。

截至目前,该院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医务人员有129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合格证的有150余人……既是教师,又是医生,有时还是科研人员;既能上讲台、做实验、写论文,又能上手术台。如今,这在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成为新常态。

描绘新蓝图

让发展脚步迈得更远

走进该院示范区院区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车辆穿梭,施工人员正在紧张作业,抢工期、赶进度、保质量,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项目按照统筹安排、分期建设的原则实施,一期儿科病房楼及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目前正处于装修阶段;二期医技楼项目、三期门诊楼以及四期两个病房楼项目整体推进,采用EPC总承包的建设模式。今年年底,二期进入装修阶段,三期完成地上3层,四期完成地上6层。

为全面推进“健康焦作”建设,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把“加快市二医院新区医院项目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且焦作市区域医疗规划布局也将该院未来的发展重心定位在城市新区。根据规划,该院示范区院区总建筑面积397117.12平方米,综合医疗床位1500张、“平战结合”公共卫生临床救治床位100张、康养床位1000张。主要建设项目有医疗区(包括儿科病房楼及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医技楼门诊综合楼、病房楼、感染楼、核医学楼及配套地下停车库)、科教区、康养区,这些项目将分期建设。

该院医技楼建设项目开工,标志着该院“一院两区”的建设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而这仅仅是该院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一小步。从该院“一二三四”发展战略目标可以看出,医院将以实现综合实力市内第一、省内一流三级甲等医院为目标,建设完善本部和示范区院区两个院区,围绕“大综合、强专科、有特色”三大定位,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学科建设与人才建设、医教研协同发展、医院运营和基础保障四大重点工作。

贯彻“一院两区、同质运行”发展理念,成为该院高质量发展新支点。

站在新起点,该院将继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健康新需求、新期待,不断加快医院高质量发展步伐,努力续写高质量发展出色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