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16日

温县发现一清代护林碑刻

杨联光撰文,反映了当时民间环境保护状况

本报讯(记者王玮萱 通讯员铁城)近日,温县番田镇西留石村村民在收集资料编写村史时,意外发现一通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的“禁断樵牧”碑,碑高178厘米、宽68厘米、厚17厘米。

通过初步研究,众人发现该碑碑文正面有219字,由司马懿故里——温县招贤乡安乐寨人杨联光撰文。杨联光,清代史学家、翰林学士杨碾的大弟弟,后中进士,官职翰林待诏,故宅悬有“忠烈千秋”的匾额。时年题写碑文时,杨联光为庠生。

杨联光曾与杨碾因奏请皇上追封先祖杨四将军而立下汗马之功。当代著名作家、画家舒乙先生曾赞“两代五名士,百年一将军”中的“两代五名士”就包含有此两人。安乐寨距西留石村3公里,杨家与西留石村世有联姻,故嘱杨联光撰写碑文。安乐寨杨氏后裔称,这是迄今发现的由杨联光撰写的唯一碑文。

据碑文记载,西留石村“草木阴翳”“而无知之牧竖樵子任意践踏,四方世姻故旧所经见者,莫不心焉伤之,况其子孙乎?今合族公议条规永远禁止,上以妥祖考之灵,下以慰云仍之心,然又恐其久而仍无忌也,因将规条勒诸贞珉,以垂炯戒于不朽云”。

该碑碑阴记载了“禁止牧樵规目”七条规定,由西留石、西南马两村合族同立。

据专家介绍,用碑刻的形式订立乡规民约,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是自古以来中国民间解决某类生存问题的普遍手段,也是为了人们更好地生存而采取的用道德约束方式保护环境的一种策略。

因而,这通碑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碑由民众主导所立,真实反映了当时民间保护生态环境的现状。既然立碑,民间保护环境的行为就不只停留在思想层面,而是有了充分实践。该碑的发现对研究探讨清代豫北地区民间环境保护状况至关重要,也对研究清代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状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