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16日
农会主席赵同孝的革命生涯
本报记者 王玮萱
如今的修武县西村乡大南坡村远近闻名,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犹如镶嵌在太行山上的一颗明珠。
每当游客走进这座美丽的山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屹立在村口高地的一通烈士纪念碑。
村口立起烈士纪念碑?这或许在很多地方都十分罕见。
然而,在了解这通纪念碑背后的红色故事后,所有人都会觉得,这通纪念碑恰恰彰显了大南坡村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体现了大南坡村人时刻缅怀英烈的深厚情感。
纪念碑是百姓专为革命烈士赵同孝而立,立碑时间为1945年12月,离赵同孝牺牲的时间已过去整整5年。
立碑时的场景在1986年版的《修武县志》中有详细记载。当时,革命群众为赵同孝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附近农会会员前来吊唁的有2000余人。立碑时,愤怒的革命群众当场处决了告密者、恶霸地主赵恒孝。
新中国成立后,修武县人民政府将《赵同孝光荣纪念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岁月流转,82年的时间过去了,纪念碑上的字迹已然模糊不清,可赵同孝闪光的名字印在了大南坡村人的心里。
赵同孝,大南坡村西小庄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恶霸地主的盘剥使他充满了阶级仇恨,渴望穷人能够翻身当主人。
1938年2月,日军侵占修武。同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进驻大南坡村,宣传抗日,扩充队伍。在党的培养教育下,赵同孝积极参加抗日活动,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穷苦农民翻身求解放的斗争中。
1938年3月,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选举共产党员程明升为县长,赵同孝担任修武县第一任农会主席,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首先在西小庄村发动贫苦农民,建立了村农会,并领导村农会到区公所,和当过伪保长的地主赵太聪算贪污、敲诈、剥削农民的账,取得了胜利,鼓舞了群众的斗志,使广大贫苦农民进一步认识到共产党是劳苦大众的救星,八路军是抗日救国的队伍。经此一役,全村贫苦农民几乎全部参加了农会,不到一年,小小的西小庄就有20多名进步群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紧接着,赵同孝在附近村庄发动群众,建立农会。修武县西村乡大东村、孟泉、黑岩、西村、马界、山底等村的农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开创了“只有农会说了算”的革命局面。
1938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为了破坏国共合作,派陈品清来修武强行接替程明升职务。在中共修博武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史毅的直接领导下,赵同孝发动各村农会近1000人,手持锄、锨赶走了陈品清,充分展现了农会的力量。
1938年12月,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蓄谋已久的“许河事件”,用武力迫使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解体,党组织活动逐渐转入地下。此时,赵同孝与同村的革命英雄赵明分工负责领导道清铁路以北的广大地区的革命活动。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中,他坚持战斗,维护农民的权益。
1940年初,赵同孝任中共修博武中心县委委员。
赵同孝在革命群众中建立了极高声望,反动派却对他恨之入骨。1940年4月,在反动派赵恒孝的怂恿下,修武反动县长刘明德下令秘密逮捕了赵同孝,逼他供出共产党员名单。赵同孝英勇无畏,未供出一人一事。于是,刘明德恼羞成怒,与次日枪杀了时年42岁的赵同孝。
革命自有后来人。赵同孝牺牲后,他的独子赵连魁毅然参加了八路军。
1945年,胜利曙光初现,日本侵略者还在垂死挣扎。八路军45团一部在武陟小高与日军激战,因为寡不敌众,我军伤亡惨重。赵连魁负伤后掩护战友撤退,看到战友一个个倒在身边,特别是同村的赵遵炎、赵小顺先后牺牲,满腔怒火急红了双眼,一连击毙了好几个鬼子兵,把子弹和手榴弹全打光了,阵地上只剩他一人。恼羞成怒的鬼子停止射击,一窝蜂涌上抓住了赵连魁。六尺男儿宁死不屈,赵连魁被这伙穷凶极恶的强盗残忍地肢解杀害。
父子英雄,英名远扬。于是,1945年12月,革命群众为他们最亲的农会主席——赵同孝立起纪念碑。
大南坡,英雄的村庄。据大南坡红色文化研究者赵遵学总结,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只有300人的大南坡村竟有50余人参军,有近20人从事地方革命工作,涌现出十几位革命烈士以及许多战斗英雄。
原来,那村口立着的纪念碑,是红色大南坡最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