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9月07日
立德树人育桃李 用心用情办教育
——写在第三十八个教师节到来之际
武陟县圪垱店小学“厕所楼”成为网红打卡地。
解放区学生路小学学生在展示美术课作品。
市实验幼儿园教师张玲玲在名师沙龙分享经验。
焦作市2022年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对2021年度名校、名校长、名师进行表彰。
(本栏照片均由市教育局提供)
核心提示
今年,全市高考一本上线突破7300人,创历史新高,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海军招飞录取人数均取得新突破;全市中职学校对口升学本科上线303人;全市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总数达到536所;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是全省唯一入选地市;“双减”工作、校外培训监管工作多次被省教育厅通报表扬;农村校园“厕所革命”先进经验,登上教育部新闻发布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用心用情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第三十八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市教育局、《焦作日报·教育周刊》推出特别策划,回顾两年来我市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向每一位为焦作教育付出过的人致敬,并对广大教师道一声:“节日快乐!”
本报记者 武文霞 赵改玲
1 实现一本上线和名校录取“双提升”
眼下正逢“开学季”,我市优季学子相继奔赴各高等学府,有的是清华大学“二字班”的光荣一员;有的成为北京大学的“新燕”,在博雅塔、未名湖边聆听教诲;还有的进入海军航空大学,为此海军招飞办特向市教育局发来感谢信。
今年8月1日前夕,考上清华大学的焦作一中学生张树坤等人向部队报喜的消息,登上热搜。
这些,只是我市今年高考成绩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市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成果。
我市与武汉教科院、华中师大签订合作协议,与郑州、南阳、安阳等地市的20所高中开展联考联评,通过强化激励导向、狠抓精细管理、实施科学备考、优化服务保障等措施,积极构建高考主攻名校常态长效机制。今年,全市高考一本上线突破7300人,创历史新高,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海军招飞录取人数取得新突破,实现一本上线和名校录取“双提升”的目标。
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建设,省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达13所。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教育集团总数达到99个,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名带新”模式,带动216所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提升发展,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让教育插上智慧的翅膀,我市也走在全省前列。2021年9月,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是全省唯一入选地市,教育信息化有力托举教师的成长。
2 省级示范幼儿园总数居全省第三
去年,市实验幼儿园示范区园区开园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这么好的条件,家长开心,孩子也开心。”一位幼儿家长告诉记者。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优质幼儿园,市教育局一直在聚焦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教育问题。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积极开展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全市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总数达到536所,幼儿学位不断增加,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深入开展示范园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总数达25所,总数居全省第三位;市级示范幼儿园总数达58所。
今年,我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8所、公办幼儿园36所,市级示范幼儿园达到58所,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2.74%,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园全覆盖,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3 120名学生获评省、市新时代好少年
前不久,石翔文等我市4名学生的名字和所在学校登上了《人民日报》,他们获得了宋庆龄奖学金;8月10日,市道清小学学生李炳烨被授予省“新时代好少年”称号。今年,我市共有120名学生获省、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市教育局获省“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
校园里不仅有琅琅读书声,丰富的校园文化像泉水一样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
我市广泛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中小学生艺术体育节、太极拳和戏曲进校园、校园足球、学生社团等活动,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市获评全省中小学“最美大课间”6个、全省“一校一品”示范校6所,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10所、排球特色学校6所、冰雪特色学校4所、足球特色学校95所,入选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39所。
4 我市41名教师获省级荣誉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三尺讲台、四季寒暑,培育万千桃李。他们将立德铸魂作为工作目标,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争做“大先生”。
承前启后,名师辈出。去年以来,我市共有41名教师获省级荣誉。去年,将“零招生”扭转为“零流失”的陈佩老师,被评为“出彩河南人”最美教师。
实施名师名校长名校培养工程,成立焦作市第三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26个、中原名师工作室6个,命名省级名校长3名、省优秀管理人才6名。每两周举办1期名校长讲坛,带动促进我市中小学校管理者向“教育家型”名校长转变。每月开设1期名校风采专栏,全方位展示名校办学特色和文化内涵。每两周举办1期名师讲堂,鼓励省、市级名师和优秀一线教师录制学科精品课例,实现名师课堂优质资源全覆盖。
完善教师补充机制,通过实施公开招聘教师制度、特岗教师招聘计划、搭建绿色通道引进高素质教师等措施,去年以来全市共公开招聘和引进教师1330人,招聘特岗教师625人,有效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推进教育信息化,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是全省唯一入选地市,为教师教学插上智慧的翅膀。
5 课后服务受益学生达23.2万人
刚刚过去的暑假,少了去培训班的疲惫身影,多了参加多彩活动的活泼身影,不少学子真真切切感受到“双减”带来的变化。
“双减”开展一年来,工作落地见效。我市建立由22家单位组成的“双减”工作协调机制,成立市、县两级校外培训监管机构,出台义务教育学生减负“十条要求”,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5项管理,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中小学课后服务“5+2”模式,推行学校达319所,受益学生达23.2万人。
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严查节假日、休息日学科类培训和超时培训,取缔无证校外培训机构171所,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51家,进一步规范了社会办学行为。
根据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第二季度“双减”有关工作通报,我市体育类、文化艺术类和学科类培训机构资金监管信息核验通过率全省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二。在2022年全省“双减”工作暑期调度会上,我市校外培训监管工作多次受到点名表扬。
6 全方位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学生资助一个都不能少。我市实施全学段资助,去年以来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等学段困难学生(幼儿)18.94万人次,免除学费和住宿费5.94万人次,办理生源地信用贷款2.35万份,做到应助尽助、应贷尽贷。
保障学生公平就学,坚持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全面实行公办学校同步招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覆盖率连年保持100%。制定并落实“严肃工作纪律、规范招生秩序”措施,坚决杜绝“以权入学、以钱入学”行为,实现阳光招生、惠民招生。
小厕所,大民生。我市完成农村学校厕所改造380所,农村学校“厕所革命”改出了学生的幸福感,相关工作经验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题报道,修武县郇封镇大位村中心小学校长马静受邀参加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向全国推介焦作学校改厕经验。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推进预防中小学生溺水、校园消防安全、校车安全、食堂食品安全、预防校园侵害等工作,确保校园师生安全。
7 职业教育助力职校生出彩
去年以来,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郭旭莹、张常胜分别登上《人民日报》,并入选100名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名录。
职业教育,让更多的职校生人生出彩。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2021-2022学年,全市中职学校对口升学本科上线303人,上线人数占全省招生计划的9.38%;强化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在省级技能大赛中,我市共获得一等奖72个、二等奖95个,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总成绩位居全省前三。特别是在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市技师学院、市职业技术学校、博爱职专代表我省参加国赛,取得了1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的好成绩,为焦作争光,为河南添彩。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双元”育人,24所职业院校与42家企业签约合作,搭起校企合作的桥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得到深化,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让上职校的学生也能人生出彩。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追梦人。今后,市教育局将持之以恒办好有温度、有品质的人民满意教育,奋力书写焦作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