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9月14日
一张身份证 浓浓民生情
本报记者 董柏生
9月5日清晨一上班,武陟县公安局小董派出所所长赵金伦安排好当天的工作后,专程赶往辖区大陶村,给67岁的党吉英老人送去了新办的身份证。
老人的女儿闻玲喜出望外,赶紧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在外出车的弟弟闻国鹏。拿着印有自己照片的身份证,多病缠身的党吉英笑得很开心,困扰全家多年的老人户口问题终于解决了,有了这个身份证,老人就可以按照规定享受到养老医疗保障政策。
感激之情无以言表——闻国鹏用朴素的文字给市委书记葛巧红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了全家人对各级领导以及公安民警的敬意:真心感谢所有热心温暖的同志,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特别感谢葛书记您心系百姓,为民办事,解决我们普通百姓的民生问题,您辛苦了!
9月7日下午,记者连线闻国鹏,谈起为母亲户口问题多年奔波和市县公安部门费尽周折帮助解决,他喜极而泣。
党吉英自幼在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生活,婚后带着两个孩子一直居住在原籍,有无登记户口暂无实据可查。
1992年,闻国鹏为上学在当地补办了户口,当年,闻玲嫁到武陟县小董乡大陶村,小董派出所依据相关规定给闻玲解决了户口问题。后来,党吉英和儿子闻国鹏随女儿来到武陟居住,闻国鹏将户口迁到武陟,但党吉英一直没有落户。
2004年前后,因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党吉英原籍村庄整体搬迁至许昌县,村民户籍整建制随迁。2004年至2018年的15年间,闻国鹏多次奔波于淅川县和许昌县,均未找到其母亲的原始户籍资料。
2019年,闻国鹏向小董派出所求助,希望能解决其母亲党吉英的户口问题。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该所高度重视,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同步开展DNA血样采集、知情人走访等大量工作,形成资料信息、询问笔录、调查报告等16份调查材料,并派民警多次联系淅川县滔河乡派出所和许昌县李集派出所,但因年代久远,暂未找到党吉英任何相关资料,导致其无法在武陟落户。
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去年以来相继出台了多项利民惠民政策措施,市公安部门也启动了疑难户口会商机制,采取“存疑受理”模式,为当事人提供“容缺办理”服务。8月9日,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召集武陟县公安局相关人员进行研判会商,了解事情原委,梳理调查材料,研究解决方案,决定采取“存疑受理”“容缺办理”方式,为党吉英解决户口登记问题。
8月10日,市、县两级公安机关通力合作,履行相关办理流程,依据规定加速完成公安机关内部的逐级审批,完成了党吉英户口登记事项。8月11日,党吉英如愿拿到了户口簿,并进而办理了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