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9月14日

突发事件报道要展现爱心和正能量

□王保杰(市委网信办主任)

8月17日以来,重庆涪陵等地先后发生了深林火灾。截至8月26日8时30分,经各方共同努力,重庆森林火灾各处明火已全部扑灭,无人员伤亡和重要设施损失。

重庆山火属于突发事件,救援报道成为一个典范,展现出一个奉献爱心、让人感动和充满正能量的重庆,受到全社会的广泛点赞。

一是聚焦现实问题。重庆因高温突发山火,何时能扑灭?如何在火灾下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当地救援人员第一时间成立扑救指挥部,统一调度扑救工作,各大媒体也对专家解读山火的视频进行传播。人民日报直击巴南山火最新现场,并发布“目前无人员伤亡,周边群众已转移安置”的消息。

二是没有突出领导。重庆山火救援报道有一个突出变化,不再像以往出事后突出领导作用,报道领导赶赴现场去指挥救灾作出指示。救灾报道不突出领导,并不是说领导不重要,而是找到更能够让人引发共鸣的点。救灾做得好的背后,与领导的决策和各部门的协调有重要关系,但这也是其职责所在,媒体没有刻意去渲染。

三是采用平民视角。这次救援报道,第一个突出是靠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让消防救援人员成为主角;第二个突出是群众的作用,把笔端和镜头对准一线,对着普通群众,对着众多志愿者,把他们主动参与救灾的故事讲得淋漓尽致,更有共鸣;第三个突出是广泛宣传这次民众欢送增援人员的场景,让很多人想起1998年抗洪时欢送战士凯旋的场景。

四是充满正能量。在报道中,“救援”“志愿者”“逆行”“摩托车”等词语传递了满满正能量。媒体评论起着引领导向、弘扬正能量的重要作用,每篇报道都精准戳中社会的泪点,传播转发无数。

五是典型故事感人。山火发生地道路崎岖,一般车辆很难驶入,普通市民迅速集结,自发组成摩托车队,向山上运送救援物资,一趟又一趟,排成流动的长龙。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网等央媒多次点赞摩托骑士,《“龙娃子”救火,勇得让人心疼!》《“多是90后”!重庆“摩托骑士”这一幕曝光……雄起!》,点燃了大众情绪。

六是气氛渲染到位。人民热情参与救火保卫家园、用水浇头以克服瞌睡的22岁摩托小伙、往山上冲刺一次次摔倒的摩托骑士、挖出60米宽隔离带的人们、重庆人民热情欢送救援车队等,这些画面成为网友转发的热门视频。

七是引导社会舆论。在重庆山火事件中,主流媒体借助互联网社交平台,从社会整体信息传播的角度出发,保障公众意见表达渠道的通畅,反映公众的呼声,鼓励、倡导积极正向的讨论。信息的透明、开放的讨论,能够减少相关群体因信息缺乏而产生的焦虑,从而产生安全感。

八是彰显英雄气。重庆人的英雄气,是这次山火中媒体报道的重点之一。这些报道为公众建立起共克时艰的情感纽带,让民众意识到普通又勇敢的中国人的韧劲,以及在危难时刻骨子里的团结。许多人评论,这次的重庆山火营救看到了川军精神。在互联网上,“重庆雄起”的加油打气此起彼伏。真正引发共鸣的,正是在这些普通又勇敢的人们身上闪耀着的、中国人面对灾难所共有的血性、意志和团结。这种英雄气既是重庆的,更是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