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9月19日
苏家作乡
产业兴旺 乡村样板
龙凤灯舞。
寨卜昌红色教育。
文化体育公园。
河南兴豫源牧场。
奶牛饲养场。
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李 想
核心提示
非凡十年,实干奋进。苏家作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围绕示范区“25311”目标定位,全方位守牢社会治理“基本盘”,激发特色农业赋能文旅产业发展,打好“党建、产业、服务”三张牌,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逐步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非凡十年,乡村样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家作龙凤灯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寨卜昌村古民居、全国文明村怀村、全市规模最大的奶牛饲养企业兴豫源万头奶牛基地、疫情之初全市80%医用一次性口罩产地亿中弘工贸有限公司、连续五年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以城带乡”各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站位高,融入发展大局
该乡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日常工作中的“必修课”,结合“守规矩、懂业务、真落实”、“能力作风建设年”、“五星”支部创建等活动,开展了“微党课”、“书记讲党课”、“党员活动日”、“每日一学”、作风建设“十问”大研讨等学习活动,通过编制学习方案,明确学习内容与时间安排,课上增设提问等环节,强化学习效果。
该乡围绕“三基四化”党建标准,致力于打造“硬核”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充分利用“云上苏家作”“学习强国”等软件,引导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该乡通过强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党建综合体作用,减少群众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该乡指导各村积极挖掘村内各个时期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文化遗迹,利用空闲地、健身游园等场所打造党性建设节点,以点穿线扩面,依托乡内许官线、焦张线、北寨线等主要干道路网,打造党建氛围全域化,为党建综合体建设开辟了独具特色的案例。
党徽闪,引领基层治理
在该乡办公楼内,金黄的党徽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8字悬挂在楼梯中央,时刻昭示着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据了解,该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优势,深化“网格+”“党员联户”等模式,以“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为抓手,全面提升党组织的治理水平。该乡通过提升支部书记这个“领头羊”的素质和水平,强化班子团结和建设,进行党员队伍管理,提高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的水平,打造过硬党支部。同时,该乡坚持经济发展,提升农村的发展活力,制定一系列措施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帮助各村成立公司,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各村围绕村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在发展“一村一品”中壮大集体经济。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中,该乡都始终坚持党建为引领,不断夯实党建在基层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就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来说,该乡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通过党员分片严格监督、宣传引导全民参与、专人巡查及时整治、保洁到位长效管护,以“四美乡村”、户厕改造、改善村容村貌、垃圾分类等工作为抓手,有效改善优化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乡村形象。
该乡探索建立“三治、四访、五落实”乡村治理体系,积极强化村级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综合网格员组织,做好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服务,充分发挥村民自学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作用,营造见贤思齐的德治氛围,为社会稳定提供法律保障。做好“四访”排查,严格落实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班子成员接访制、“三定三包”责任制、综合网格员管理制度,着力化解矛盾纠纷,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圆满完成2021年所有重要节点的信访维稳工作,未出现一例赴京非访、集体访事件。
农业强,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该乡以“一村一品”为抓手,支持司家寨铁蛋芋头、北石涧优质蔬菜、寨卜昌生态苗木、苏家作“四大怀药”的种植及品牌化,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龙头农业公司、合作社加强扶持与帮助,积极争取项目,通过合同订单式带动、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推进规模化经营。截至目前,全乡共有合作社49家、家庭农场26家、农业公司10家。除此之外,该乡重点做好“牛”的文章,通过近几年的培育,全乡现有奶牛存栏6500头、肉牛存栏720头,奶肉牛饲养企业1家、合作社2家,并以此创建了市级奶牛现代农业产业园。下一步,该乡将以此为基础,依托兴豫源牧业、港新农业、巨牛合作社等龙头,打造省级标准化奶牛饲养示范区和省级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区。
作为农业大乡,近几年苏家作乡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把握文化内涵和乡村特色,通过发展乡村文旅“近郊游”,达到农村增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繁荣的效果,目前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该乡许官路南北沿线的老农民合作社蔬菜采摘、港新农业有限公司有机肥生产、怀川种业良种繁育、巨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兴豫源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奶牛饲养等已经形成规模集聚,具备一定乡村旅游基础。分布在全乡的阳光玫瑰葡萄、月季、黄梨、菊花等种植合作社,也自发性地开展采摘、观光、休闲活动。
同时,该乡依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不断深挖国家级文保单位寨卜昌明清民居、国家非遗苏家作龙凤灯舞以及散落在各村的41座古宅院等文化资源,做好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开发拓片、模型、文化扇等文创产品,丰富文化内涵。依托寨卜昌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国防教育基地,积极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提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纪念馆各项设施,发展红色“研、学、游”,讲好红色故事。
服务好,做群众贴心人
“有党和政府在,我们心里就很踏实。”这是该乡司家寨村村民毋春香发自内心的话。原来,在今年我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期,她被隔离在家,但自己每天都要吃的降压药完了,村干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安排外出采购药品,当天晚上就将毋春香的降压药送到家中,这一举动深深地打动了她。
疫情防控期间,该乡统一指挥,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及时排查协查返乡人员,做好重点场所和人员管控,全力开展疫苗接种,疫情防控全覆盖无死角。全乡成立纠察队、宣传队、流动志愿队等,多种形式营造宣传氛围,普及科学防疫知识,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同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致病生物孳生环境。截至目前,该乡没有发生一起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农村是防疫的第一道防线,正是有了乡村干部、医务人员、志愿者的联动坚守,才有了老百姓的安心和暖心。在苏家作乡14个村,随处可见“志愿红”,他们站好先锋岗,把好防疫关,连续工作数日,没日没夜地为辖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忙碌着,测量体温、扫场所码、严密把守村口,筑牢全乡防控安全线。
防汛期间,该乡汛前投入资金56万余元,主动巡查,清理河道1.39万余米,备全备足了必需的防汛抢险救护物资,迅速完善应急救援体系。7月份,该乡迎来大汛,组织2474人的防汛应急救援队,开展实战演练,24小时在岗值班值守,按职能分工做好相关工作,顺利度过汛期。汛期过后,乡村干部逐户核查灾情,并动员组织全乡种植大户及洪伟农业、清农学堂,共同研讨谋划灾后生产方案,确保群众生产生活有序恢复。
据统计,该乡去年民政方面共发放各类优抚救助资金224万多元,春节期间发放慰问品850份、慰问金1万元;计生方面共发放奖扶、补贴资金94万元,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蓝图催人奋进,实干铸就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一幅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美好画卷正在苏家作乡大地上徐徐展开……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苏家作乡干部群众以昂扬精神风貌奏响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铿锵足音。
(本栏照片均由苏家作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