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9月19日

示范区生态环境局

厚植生态底蕴 演绎绿色蝶变

本报记者 郭树勋

核心提示

非凡十年,环保争先。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示范区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以加强生态建设为基础,以优化调整“四大结构”为路径,以环境治理机制体系建设为保障,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在2021年第10届河南开发区论坛会上,示范区被评为“河南省绿色生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荣获河南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大沙河湿地公园。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绿色广场一角。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城市绿地绿意盎然。

本报记者 万 千 摄

环保宣传走进学校课堂。

本报记者 万 千 摄

“口袋公园”随处可见。

本报记者 万 千 摄

生态公园美如画。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现在的示范区环境越来越好,不仅空气好,还可以经常看到蓝天白云。”有着相同感受的示范区人见证着该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享受着环境质量节节攀升的成果。

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7年~2021年,全区大气主要指标PM10、PM2.5浓度连续5年实现“双下降”,2021年优良天数217天,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46微克/立方米、85微克/立方米,与2016年相比,优良天数增加58天,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44%、52%;水质断面持续稳定达到地表水四类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总体安全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实现100%。蓝天白云、清水绿岸已成为该区常态,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看污染防治攻坚深入开展。全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气攻坚方面,以控排、控尘、控车、控油、控烧、控煤六控为抓手,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对全区158家涉气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管控,厦工、卓立等十余家涉气重点企业完成VOCs深度治理,所有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取缔清零;完成“双替代”改造约3.75万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90万平方米;核发国家排污许可证40余个,完成排污许可登记200余家,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取缔整治“散乱污”企业60余家,并建立动态机制,严防死灰复燃,基本实现了动态清零。水攻坚方面,整治取缔沿河4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场150余家,完成建成区内3条黑臭水体整治,市控断面大沙河东长卫连续5年稳定达标;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等工作,确保了辖区河道管护常态化;持续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及时整治环境隐患问题11个,确保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土壤攻坚方面,严格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管理,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加强耕地和污染地块的监督管理,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完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管控,重点地块安全利用率实现100%,全区土壤环境总体安全稳定。

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示范区牢固树立大环保大生态理念,坚持一手抓环境质量改善、一手抓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近5年来,新增城市道路里程50公里、管网184公里、绿化面积380公顷,推动了核心区的扩容提质,增加了环境容量;实施沙河城区核心段生态治理工程,形成了长12公里、面积达333.3公顷的生态水面,打造了水城相融、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从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切入,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辖区87个村实现了全域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运营,累计改厕2.8万余户,涵盖36个村的全域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建成投运,建设“四好农村路”210余公里,实现了乡村环境面貌旧貌换新颜。

亮丽成绩单的背后是示范区建章立制问责构筑最坚强的生态堡垒。生态环境保护要突击检查,更要深化改革、建章立制,驶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示范区生态环境局有序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严格开展日常监管执法。严格的执法,广泛的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意识到:只要金山银山,抛弃绿水青山,此路不通。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下一步,示范区将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标本兼治,在污染防治、优化结构、生态建设三方面同步发力,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实际行动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