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9月19日
示范区卫健委
健康底色彰显幸福成色
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李亚芬
核心提示
非凡十年,示范区卫生健康事业注定是不平凡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示范区卫健委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围绕区党工委、管委会中心工作,沿着“示范、创新、争先”主线,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成了一批标准高、功能全的卫生基础设施,完善了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强化了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加快了信息化建设进度……一项项扎实的举措带给群众看病就医的便捷和身心健康的保障,让百姓共享“健康红利”。
医护人员在隔离管控区日夜坚守岗位。
本报记者 郭树勋 摄
检测实验室日夜不停“捞干捞净”,为疫情防控筑起屏障。
本报通讯员 李亚芬 摄
及时消杀,外防输入。
本报通讯员 李亚芬 摄
这十年,锚定航向、勠力同心,卫生健康事业成效可观可感。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示范区卫健委致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先后荣获河南省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健康单位、河南省红十字先进服务队、河南省红十字基金会99公益日爱心单位等称号;宁郭镇卫生院、阳庙镇卫生院被河南省卫健委授予乡镇卫生院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达标单位称号;李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宁郭镇卫生院被河南省卫健委评为“示范中医馆”;杨庄村、小梁庄村等20个村卫生室被河南省卫健委授予村卫生室(所)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达标单位称号。
这十年,优化布局、致力提升,高质量发展步伐提效提速。2012年以前,全区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发展不均、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突出,医疗卫生机构投入机制不够健全,医疗技术水平亟须进一步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紧缺,特别是基层卫生机构人员编制较少,全科医生短缺。如今,这种状况得到全面改善。据统计,2020年至今,全区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较以往增长了86%,基层诊疗人次占比不断提高,呈现出三级医院门诊服务量向基层机构分流的良好态势。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满意度为88%。区卫健委深入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等活动,投入80余万元,新增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微量元素分析仪、骨密度分析仪、听力筛查仪、DR配套设施、四维彩超、黄疸测量仪等设备。投资560万元,建设面积2500平方米,集预防接种门诊、儿童体检、医技检查、行政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楼,设施设备提档升级。总投资2600余万元,重点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医养中心、发热门诊(哨点)建设、国医堂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所)建设等项目,推进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上档升级。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服务。2022年示范区标准化村卫生室(所)由2019年的30家增加到了现在的75家。
这十年,奋楫笃行、创新实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拓展深化。区卫健委以“深化医改、改善民生、群众满意、和谐发展”为统领,全面启动医联体网格化建设,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医保报销范围。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启动以药品零差价为标志的医院综合改革,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破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机制,持续推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各医疗机构均通过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进行药品采购,实现交易过程阳光透明。积极推进区乡村一体化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5家基层医疗机构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签订了医疗联合体协议,有效提升了示范区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基本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同时,组织全科医师参加全市药物合理应用技能竞赛,2020年至今,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药品使用总金额的85%,真正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
这十年,争先进位、奋力赶超,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一是全面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立40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辖区7.5万余人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签约率由2020年的35.8%增长到2022年的40%,老弱慢病等特殊人群签约率达80%,计生特殊家庭、城乡低保家庭等签约率达100%,超额完成规定签约任务。二是引导居民基层首诊。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服务,对诊断明确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及慢阻肺患者执行长处方管理。三是基层卫生服务手段不断创新。提供儿童预防接种分时段预约服务,逐步实现网上预约接种,减少居民排队等候时间;深入探索“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广智能化慢病管理平台。打造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成了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了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四是公共卫生均等化再上新水平。十年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的9大类22项扩展到现在的14类55项,惠及人群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可持续发展指标与居民满意度呈现逐年向好的态势。示范区卫健委创新实施慢病防治“家庭保健员计划”,推动居民形成健康观念与健康生活方式,搭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与居民相互交流的平台,截至目前,全区共培养家庭保健员208名。五是不断提升重点人群健康水平。扎实开展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拨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776.4万元。拨付民生实事资金46.6万元,完成宫颈癌筛查302人次,完成乳腺癌筛查302人次,完成率106%。免费产前超声筛查757人,免费血清产前筛查661人,新生儿“两病”筛查970人,新生儿听力筛查937人,新生儿疾病和妇女“两癌”筛查完成率2019年至2022年稳居全市前列。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5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本乡镇敬老院及日间照料中心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书”,为260位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健康咨询、预约就诊和中医养生健康服务。实施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做实职业健康保护;全面开展慢病防控工作;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管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与食品标准跟踪评价任务完成率达100%。六是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按照国家、省级“双随机、一公开”抽检要求,抽取全区公共场所、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医疗卫生等单位共计99家,监督检查完成率97%。做好医疗机构日常监管。对辖区医疗机构开展依法执业、医疗废弃物处理、放射卫生监督检查,共检查各类医疗机构92家。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将辖区企业建立一企一档,对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内容进行监督检查。七是以项目为载体,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全区卫生健康系统新增项目9个,总投资1900余万元,重点推进了基层医疗机构医养中心建设、发热门诊(哨点)建设、国医堂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所)建设等项目,全面实施健康示范区15个专项行动,细化健康示范区行动监测和考核方案,确立了26项考核框架指标,从源头守住健康底线;推进健康促进“621”行动,健康教育培训群众5万余人次,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5.7%,居全市前列。
这十年,守正创新、聚力创建,中医药事业特色鲜明鲜活。全区5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中医馆全覆盖,投入250万元,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中医馆进行升级改造。各中医馆积极探索开展中医药特色治疗方法,开展“沙疗”“推拿”“熏蒸”“艾灸”“针灸”“小儿药浴、小儿推拿”“中医视力养护、中医药膏贴敷”“妇科中药熏蒸”等特色服务,并先后多次组织中医特色项目开展义诊活动;以弘扬国粹、惠及民生为原则为居民免费提供冬病夏治三伏贴活动,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影响力,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亮起来、热起来。2022年,李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宁郭镇卫生院被河南省卫健委评为“省级示范中医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预防和救治中的特色优势,积极熬制新冠肺炎中药预防汤剂27万余包,免费分发至防控一线人员、隔离点、居家健康监测等重点人群,将防控关口前移,通过早期介入为防控疫情筑起一道中医药屏障。
这十年,慎终如始、全力抗疫,传染病防治取得明显成效。示范区卫健委始终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放在首位,全面落实国家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市卫健委的工作要求,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重大疾病控制,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就。一是扎实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各剂次报告接种率均保持在95%以上,全区5家标准化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建成省级示范门诊及数字化门诊,全市领先;完成疫苗全程电子追溯系统建设,扫码出入库、扫码接种覆盖率100%,实现疫苗全流程可追溯;二是重点传染病防控有效。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较往年显著下降,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控有力,全区无其他甲乙类急性传染病暴发流行;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圆满完成。三是不断夯实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2021年投资700余万元建设PCR实验室和方舱实验室,2022年实验室建成并通过省级生物安全备案和检测技术能力验收,目前核酸日检测能力达到20万余人次,进一步满足常态化核酸检测及区域核酸检测需要。四是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规范设置,投入587万元改造和新建隔离点,目前共储备隔离房间1301间,已启用隔离房间330间,储备971间。建立了集中隔离点临时党支部,严格规范开展隔离点环境消毒和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切实做到“房屋、饮食、治安、医疗、消防”五个安全。五是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构筑免疫屏障。建立新冠疫苗接种日调度、日通报、日督导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采取“双码”查验、“疾控—公安—医保”信息碰撞比对等多种措施,精准找出未接种人员,建立台账、销号推进。截至目前,累计接种新冠疫苗51.58万剂次。六是联合多部门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提高了应对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和组织协调能力,为做好全区疫情防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卫生健康系统专业人员主动请缨,挺身而出,赶赴吉林、禹州、驻马店等地支援流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