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9月29日

文明花开映古温

——看温县如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实现环境气质蝶变

本报记者 陈 彬

本报通讯员 郝 扬

如今在温县,骑电动车佩戴头盔成了时尚,“斑马线礼让行人”成为共识,疫情防控“一米线”已是常态……文明创建活动融入了城市血脉、市民生活,实现了从外在环境到内在气质的美丽蝶变。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事关发展大局、事关城市形象、事关群众利益。”日前,温县县委书记杨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温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城市面貌明显改观,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离不开制度的支撑。温县以文明创建为契机,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指挥部,对文明城市创建涉及的10个测评项目、70项测评内容、102个测评指标进行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做到定人、定责、定进度,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着落。

严格落实考核、点评、通报等制度,定期不定期督导检查。温县设立文明城市创建专栏,开通“市民留言板”,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共发布文明创建动态信息119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244条。

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更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该县东关农贸市场摊位整洁,菜品新鲜,一派繁荣景象。“菜市场干净了,我们买菜也放心。”居民黄全红说。

在人民大街,一位商户高兴地说起店门口刚通车的新路:“这三个月没白等!新路宽阔整洁,还完善了排水设施。”今年年初以来,温县大力推进城区道路畅通提质工程,多条“断头路”贯通,进一步完善了城区路网体系,改善了群众出行环境。

为打造好文明城市“硬环境”,温县开展多项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开展城区强弱电线缆专项整治,对温泉街道、岳村街道的48个小区实施强弱电线缆整治;通过城区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强化路面管控,保障道路安全畅通,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通过市容秩序集中整治,大力清理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流动经营、违规夜市摊点,全面改善城市环境。

放眼古温,外增“颜值”,内修“气质”。中秋佳节,温县中心敬老院精心准备了“家宴”,特困供养人员围坐桌前,共度佳节;在维和英雄申亮亮的家乡温泉街道西南王村,孩子们品读英雄故事;在招贤乡,李文豪家庭等14个“文明家庭”上台领奖……

暖心的一幕幕,正是这座城市平凡生活的缩影。“现在,村里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成了主流。”张羌街道马庄村党支部书记马保利说。

温县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将文明城市创建延伸到村镇,增加文明村镇创建的权重。目前,全县共有178个文明村镇,其中包括国家级2个、省级3个、市级35个、县级138个,创建活动也逐渐向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拓展。目前,全县各级文明单位达80个,各级文明校园达27所。

“下一步,温县将坚定信心、压实责任、克难攻坚,全力推进各项创建工作,营造全民发动、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实现城市治理能力、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杨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