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1月02日

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自治中的主体作用

——看乔庙镇如何让党群议事会成为全过程基层民主的新实践

本报记者 董柏生

本报通讯员 张亚敏

“其他村怎么都在实施污水管网工程,我们村为什么不干?我们群众自愿集资,村里面能不能组织干?”10月21日一大早,武陟县乔庙镇马宣寨村的几位村民就来到村委会,当面向村党支部书记牛学朝提出了疑问。

牛学朝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还是第一次遇见这种情况,面对群众的疑问,他决定邀请提出问题的群众参与,召开一次党员干部群众议事会,把这些问题拿到会议上,让大家讨论怎么办。

在随后召开的党群议事会上,大家一致同意马宣寨村实施污水管网工程。工程开工后,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目前进展顺利。

无独有偶,同样的事情也出现在乔庙镇刘庄村。刘庄村阳光四街的群众找到村党支部书记刘忠良说:“我们村实施污水管网工程了,为什么门前的路不修,我们几家自愿出资,村里能不能组织一下或者争取上级项目把门前的路修一下。”

听到群众的呼声,刘庄村随即召开党群议事会,并由群众推举代表负责收钱、签合同、管理开支,全过程参与,村委会则负责协调、组织,道路硬化工程顺利实施。村民刘全中出资5000元,他说:“看到周边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我多拿点钱也心甘情愿。”

以前推动工作,都是上级让干什么,党组织想干什么,然后布置下去,由村两委会干部想办法开展,有时群众不领情,还容易出现好事办不好的现象。乔庙镇在各村推行党群议事会后,让群众说出想干什么,由群众来出题、群众来定事、群众来干事,发挥了群众的主体作用,减少了工作中的阻力。

党群议事会是乔庙镇全过程基层民主的新实践,具体的过程是由“党员+群众+党支部”提事,“党员+干部+群众”议事、定事、干事,遇到重大事项让县、乡、村三级人大代表和乡贤理事会参与,民主决策的“面”不断扩大,民主实施过程也由群众参与。通过党群议事会的实行,把群众的“课题”摆上村两委会的“课桌”,从事情的开始就让群众参与,从定事到干事实现全过程自治,充分民主,让镇里的各项工作都能听到群众的声音、体现人民的意愿。

乔庙镇还坚持双向发力,第一时间把党组织想干的事情,放到党群议事会上来征求群众意见,发挥群众参与讨论事务的主人翁作用。宋陵村看到邻居冯丈村和商村都在实施污水管网项目,村两委会干部坐不住了,他们也召开党群议事会把群众召集起来问需问计,并组织群众代表到周边村观摩学习,结果群众积极响应,迅速制订污水管网的实施方案。目前,全镇25个村实施了污水管网项目,改厕、自来水入户、背街小巷整治、“四园一场”建设、河塘沟渠整治等工作同步推进,群众的思想工作、筹资问题在党群议事会上得到解决。

乔庙镇党委书记王国柱说:“党群议事会就是让群众作为提出事项的主体、决定事项的主体、完成事项的主体,群众的主体作用在基层自治的全过程得到充分体现,群众的声音转化为现实,群众的智慧转化为行动,成为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