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1月09日

新时代焦作城市精神探源特别报道之三

红旗渠 叠彩洞

俯瞰叠彩洞,惊叹其工程奇绝,精神伟大。本报记者 贾 蓝 摄

本报记者 王 言 赵改玲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一段光荣的历史,一座不朽的丰碑!

重读这段“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壮丽诗篇,更加唤起我们对“焦作红旗渠”叠彩洞的深厚感情和精神向往,这段历史同一时期、同样发生在太行山的战天斗地的英雄故事,和红旗渠一样,激荡着“不向命运低头”的昂扬力量,澎湃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

上世纪60年代,太行东麓,为了求“救命水”,30万林县人民历时10年,在悬崖峭壁上修建了被称为“人间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上世纪60年代,太行南麓,为了找“活命路”,成千上万修武儿女历时20余年,在“猴难攀”“鸟难飞”“鬼不走”的悬崖峭壁上,硬是用血汗和生命打通一条总长4800多米、由19个隧洞组成的公路,创下了“中国少有,世界罕见”的工程奇迹——叠彩洞。

2007年初,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徐光春途经此路时惊叹道:林县有个红旗渠,修武有个叠彩洞,两者均有惊人的智慧,都体现出工程的艰辛与建设者的伟大。

历史就是这样惊人相似!

都是死地求活,绝处求生!

都是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

红旗渠,叠彩洞,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书写的一部党同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不朽史诗,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生动诠释!

红旗渠精神,叠彩洞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秉初心、担使命,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誓言铮铮

为有牺牲多壮志

那个年代,林县十年九旱,水是活命水。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发出“一定要为林县百姓解决缺水难题”的誓言。

那个年代,修武深山无路,路是生存路。32岁的一斗水大队党支部书记郭麦旺吼出“干死累死不能困死”的誓言。

村里老人回忆说,下山必经一处“阎王鼻子”,要手脚并用攀爬通过,稍有闪失就会掉进万丈深渊。山里人把病人往山下抬,几次都在“阎王鼻子”连病人带抬者一齐摔下悬崖。

据统计,当时的岸上公社生病出不了山、病死在山上的就有300多人,一斗水村有十几个人就是这样没的。

修路无经验、无技术、无机械、无资金,什么条件都不具备,咋办?

横下一条心,创造条件也要干!

村里卖掉近百只牲畜,村民挖药材、往山下送木料赚到一些资金,大队集资1万多元,县公路局补贴5万多元。从1966年开始,村里开始往相对好修的山西陵川方向修路。1972年冬,修通了一斗水村到山西陵川琵琶河村的12.5公里简易山路。但要想去修武县城,还得走陵川、绕博爱、过焦作,绕行260多公里。

修通向修武县城的出山路,势在必行,但难度太大!

修不了盘山道,就打穿山洞!掏也要掏出一条路!

机会来了。1973年,郭麦旺参加原新乡地区(当时修武属于新乡管辖)交通工作会议,做了“一斗水村民祖祖辈辈无一条下山道,要求国家支援建设”的发言,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决定以民办公助的方式帮助修路。

1976年10月21日,为解决晋煤进豫通道和一斗水修路资金不足的困难,河南省立项修建河南修武至山西陵川的省际路,民办公助改为公办公投,修陵公路因此得名。

崇山峻岭间打穿山洞,经历的是生死考验。

叠彩洞的第三个洞,叫“喊回洞”。一年冬天,郭麦旺被人用绳子吊到半山腰进行施工勘测,不料绳子从上面脱落,郭麦旺被滞留在仅有一脚宽的山石上。往上看,峭壁如削;往下看,深不见底。凭着在山里摸爬滚打的经验,他抠着石缝、拽着树根,挪到了200多米深的沟底。那时,村民们正在漫山遍野地找他、喊他,于是3号洞就成了“喊回洞”。还有一次,他在昆岭洞搞测量,从40多米的高处摔下,村民也是喊了半天才把他喊醒。在修15号洞的时候,发生严重塌方,他被一块石头砸得右脚粉碎性骨折,4根脚趾从此无法动弹。

条件艰苦得无法形容,时任铁姑娘队队长的冯喜梅至今说起,仍忍不住哽咽。当时,铁姑娘队都住在瓦房沟的战备山洞里,遇到雨天山洞渗水,姑娘们就住在山洞口,用石头架起门板当床,用塑料布遮起当门,度过了一个个难熬的夜晚。

1986年1月16日,全长102公里的修陵公路全线贯通,数千年来陵川县和修武县封闭隔绝的局面宣告结束。

在整个修陵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他们功不可没。

1979年在大批开山物资调运困难时,原54军军长赵国宾、师长杨忠祯闻讯后,立即无私调了一个营的兵力,由副团长姜友全带领,开赴瓦房沟工地,苦战18天,把3800米险工路段清理完备,整批物资顺利到达,为国家节约资金20余万元。

他们,值得永远怀念。1974年7月24日,时任斗水路修路队队长的郭秋旺在开凿2×2米的下山隧道(现今4号洞上方)爆破施工时,不幸被飞石砸中牺牲,献出了年仅30岁的生命。1977年冬和1978年春,修武县动员8000名基干民兵,在严寒冰封的季节,奔赴云台山修建隧道以外荒山路面工程,周庄村女民兵营长周玉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此外,还有12人在工程建设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从1977年到2002年,修武县先后担任县委书记的有11人,担任县长的13人,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坚强保障。其中,张维胜、屈存兴,是工程大干快上的决策人;王宏、魏丰收是改建扩建胜利竣工的决策者;刘怀松、宋承周代表修武县委、县政府坐镇指挥,促使大部分艰险隧道顺利安全完工。还有许多工程负责人和大批的无名英雄,对修陵公路和叠彩洞勘测设计和建设作出了优异贡献。

智慧胜天

勇攀“设计天花板”

叠彩洞奇绝之处,还在于巧夺天工的设计。

俯瞰叠彩洞,19个洞曲洞连环,首尾相连,每百米路程平均升高5米坡度,上下高差912米。最主要的是一连7条U形隧道在同一山体内,一连7次180度大转弯,并由低到高螺旋攀升一气爬上150米高的悬崖绝壁,这样一连7条U形洞的公路隧道工程,被赞为“中国少有,世界罕见”,2014年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鸟难飞、猴难攀”的悬崖峭壁上,是如何勘探出穿行太行山的通道的?

过程一波三折,实施历尽艰险,凝聚着无数人的力量和精神。

在悬崖峭壁打穿山洞,前无古人。有人说:这是在山里边转圈往上打,从两条开始打,然后到中间接头,根本打不成。即使打了,到时一个打东了,一个打西了;一个打上了,一个打下了,把山到处都打成窟窿,通不了车,不净让人看笑话吗?

原新乡地区公路总段高级工程师蔡世洪,是修陵公路从始至终的勘测者和主持设计者,U形隧道工程图纸就是他重要的创新贡献。新乡地区公路总段计划工程科科长邢济生是领队,1976年11月,他带领20多人奔赴云台山进行线路勘测。当时的最大困难不在荒山荆刺,不在凉馍冷泉,而在一趟又一趟的奔波选不出一条合适的路线。因为瓦房沟是一个宽度只有50米至80米、水平距离只有260米、高差却有146米的特殊地形,要在如此短高的环境中,盘环19道路线才能上去。草图绘出后,大家戏称是“弹簧路线图”“暖气片路线图”。他们打破常规重新勘测设计,数易其稿,终于创造出了“独具匠心”的,能攀登悬崖绝壁、既安全又便捷的公路隧道方案。省设计院专家说“书本上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工程”,设计人员自豪地说:“这条路修好后再出书,书本上就有了!”

参与测设的修武县公路段助理工程师张有辰为工程的合格无误立了大功,是大家口中的“毫米工程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为了在施工中达到准确无误,张有辰对线路的每一个测点都一一进行验证,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经常用绳子把自己吊在悬崖上测绘。没处下脚,张有辰就用锤、钎打一个能站下脚的地方,用手抓住小树枝来回走。为缩小误差,他用钢笔尖当花杆,并创造了好多书本上查不到的好办法,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他对蛇形洞的验证采用了“平行移动法”,为校准九号洞的测线采用“三角形移动不透观测量法”,使洞准确无误,分毫不差。正是因为张有辰对工作的极端负责,才使整个道路上的26条、4000多米隧道准确衔接,8条180度回旋隧道测量误差控制在毫米,施工误差控制在毫米以内,隧道中心衔接点最大误差仅6厘米。

精神赓续

创造更多“诗和远方”

半个多世纪以来,秉持红旗渠精神,林州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一路栉风沐雨,书写传奇。

而焦作在传承叠彩洞精神中,同样走出一条绿色转型发展之路。叠彩洞,是云台山开发的根基,也是焦作绿色转型的“原点”。

1984年8月25日,《焦作日报》一篇《百家岩游记》,引起了正在开发旅游的云台山考察小组的注意,正式开始考察。1987年12月15日,河南省政府以豫政〔1987〕85号文件公布第一批5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名单,云台山名列榜首。自此,如江河奔流,一发而不可收,云台山的开发成为全市行动。历经多年打造,云台山成为国内自然山水景区的领跑者,闻名天下,创造了“焦作现象”。焦作也由资源枯竭型城市,华丽转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对云台山来说,叠彩洞不仅起到了沟通豫晋联系、加快晋煤南运的作用,而且极大满足了海内外游客观光游览云台山的需要。从之后的投资来看是双向发力,公路促进了旅游,旅游也促进了公路建设。

今天,叠彩洞仍是豫晋来往的交通要道,是云台山景区的奇绝景观,“叠彩洞精神”使游客为之振奋、受到洗礼,已融入焦作“特别能战斗”精神,薪火相传。

一种精神重塑一方山河。

当年被困在深山的一斗水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旅游村,村民们再无“天堑”之忧,而是靠着石头房、原生态,吃起旅游饭,干起农家乐,小日子水涨船高。乘着高能级文旅的东风,云台山正向着休闲度假目的地二次创业,云台山周边精品民宿星罗棋布,各种业态不断涌现,大南坡村、金陵坡村树起全市乡村振兴标杆……

重走叠彩洞,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叠彩洞是红旗渠精神在怀川大地创造的奇迹,正是有了叠彩洞,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旗渠精神的伟大意义,从红旗渠精神衍生出的叠彩洞精神同样值得大书特书!

重走叠彩洞,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叠彩洞奇迹是我们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最好见证,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重走叠彩洞,我们深深明白,人民有重托,历史有重任,时代有重担。唯有知重负重再出发,高举红旗渠精神、叠彩洞精神的伟大旗帜,才能无惧艰难险阻,谱写更加美好的时代华章!

(标题书法:张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