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1月09日

让运动成为孩子最好的成长方式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当“2024年起河南中招体育考试总分值从70分提高到100分”的消息公布后,一股体育锻炼的热潮再一次在学校、学生、家长中兴起。事实上,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拼的不是谁赢在了起跑线,而是谁最后能坚持到终点。而能让孩子坚持到终点的,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所以,健康的体魄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基础。基于此,帮助孩子发掘运动的兴趣,养成运动的习惯,理应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疫情之下,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更是抵御疾病的良药,增强运动在当下不再是生活的可选项,而是生活的必需品。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应积极创造条件,让运动成为孩子最好的成长方式。

营造爱运动的家庭氛围

在一个充满运动氛围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也一定会喜欢上运动的。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营造爱运动的家庭氛围。一是改变家庭生活方式。国内一项对6个城市20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在课余时间缺乏体育运动的孩子中,他们的父母有60.6%平时不进行体育锻炼,而父母平时喜欢运动,孩子参与运动的比例也相应更高。美国著名神经科学家约翰·梅迪纳曾说:“在家长带领下运动的孩子,未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是其他孩子的1.5倍。”所以,要使家人身体健康,培养孩子良好的运动习惯,首先要请家长先改变生活方式,以身作则,运动起来。当前,国外日渐兴起了一种被称为FUN(健身、和谐、营养)的健康家庭生活方式,其中F即Fitness(健身),指家庭成员每天进行30分钟的体育锻炼,包括5分钟的热身活动,如慢跑、牵引练习等;20分钟的基本运动练习,如跑步、打球、健美操、跳绳、散步等;5分钟的整理运动,主要是一些牵拉和放松活动。在进行活动时,要注意运动量逐步增加,一般应每周3~5次,并且经常变换运动形式,以提高运动兴趣,改善人体机能,强身健体。二是让运动融入家庭生活中。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家长还要善于捕捉一切运动元素,带领孩子一起动起来,让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对幼儿来说,运动不仅指身体大肌肉运动,还包括手指等小肌肉运动,小肌肉精细动作最适合在生活中锻炼,家长可以让孩子帮着做家务,在劳动中练习精细动作;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在家里一起玩捉迷藏、蒙眼走路、玩拉手转圈、做儿童韵律操、老鹰捉小鸡等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运动;带领孩子在社区中行走时,可以让孩子沿着地面直线、路埂行走,陪着孩子一起玩跳房子、踢毽子、滚铁环、投掷、拍球、转椅……让幼儿在玩耍中、运动中促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的发展,使运动锻炼游戏化、生活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

转变家庭教育理念

“重智育轻体育”的教育理念,目前仍在许多家庭里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早早地让孩子坐在电视或者手机前开始了所谓的学习。孩子从小就被动地接受着声光刺激,而这些所谓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对孩子的大脑进行了单一的刺激,孩子的身体却没有得到充分的活动。殊不知,这种不给孩子“用身体”的后果是导致孩子在今后的学校生活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过动、肢体暴力等问题的根源。台湾学者许姿妙在《病是教养出来的》一书中曾写到:“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不动才是违反常态的怪象。七岁前玩够的孩子,能养成‘由我控制身体’的本能,而不是放任‘身体控制我’。暴力犯罪就是放任身体控制个人意志的典型。”2016年,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证明,有规律运动习惯的孩子,成绩普遍比较好,大脑吸收知识更灵敏。而没有运动习惯的孩子,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规律运动后,自控行为、专注力和情绪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脑科学家洪兰教授也曾说过,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方式,首先就是运动。因为运动的时候,人体大脑会自动分泌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些神经传导物质都跟学习与记忆有关。所以,千万别觉得运动是在浪费时间。那些经常运动的孩子,学习效果会更好,记忆力、专注力等都比较强。运动,才是最有效的“健脑药”,越运动,大脑越聪明。

改变家庭教养方式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长期坚持。尤其是对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要在运动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伤痛,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需要有家长的陪伴、强有力的支持和肯定以及督促和帮助。然而,生活中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运动问题或是放手不管,只忙于自身的工作,任其自由发展,不了了之;或是过于严格,过分强调孩子运动成绩的取得,而忽视运动带给孩子的快乐;或是过于溺爱,担心孩子在运动中磕着、碰着、累着……而将孩子阻挡在运动之外。无论是放纵型教养方式中家长的溺爱、娇惯,还是忽视型教养方式中家长的不闻不问,亦或专断型教养方式中家长的过于严厉的要求,都不利于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

关注孩子的气质类型和兴趣爱好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应选择合适的、孩子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培养孩子运动习惯。比如,对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孩子,他们本身就喜动、热情、精力旺盛,这时家长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使人静心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跑步等,让孩子练习,培养孩子的性格;对于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孩子,他们喜静、不善于与人交往,这时家长可以选择一些需要集体活动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等,让孩子在运动中学会与他人的协作、配合,变得自信、开朗、大胆。同时,孩子大一些之后,家长就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技能性的运动,带着孩子一起观看体育比赛或有关体育赛事的电视节目,让孩子在思想上和身体上对各种运动项目都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和孩子一起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当运动项目与孩子自身兴趣爱好一致时,则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喜爱,同时还会帮助孩子充分地挖掘运动敏感期潜在的潜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体育的本质是人格的教育,运动场上的逆境是最好的教育契机。运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给予孩子健康的体魄,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运动能够教导孩子去独立探索和了解世界,加深他们对生活的激情和热爱,塑造他们完善的性格和完整的人格。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运动、去感知,强健的身体、自信的笑容、坚韧的品质,会使孩子们走得更高、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作者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曹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