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1月14日

新时代焦作城市精神探源特别报道之五

民有所呼 我必有应

焦作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编辑在线处理“焦我办”相关问题。

本报记者 万 千 摄

本报记者 冯新瑞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明确要求。

枝叶关情,念兹在兹。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暖心之语,传递着浓浓的民生情怀,绘就着人民幸福的“最暖底色”。

解民忧烦,就“焦”我办。

10月31日,焦作市民生诉求“焦我办”互动平台正式上线。市委、市政府通过网络互动,向352万怀川人民作出最为温暖的承诺:您的声音我在听,排忧解难焦作行!

这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焦作态度,这是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焦作践行。

手指轻点“焦我办”,民生诉求我来办!

群众在平台上的每一个诉求,自此得到“特别重落实”的坚定回应。

当我们梳理从“焦我办”APP到民生诉求“焦我办”互动平台跨越发展的时间线,触摸到的,正是市委、市政府以民生为本的火热情怀。

(一)

“焦我办”,堪称一个与每一位焦作人息息相关的“热词”。这个“热词”首度引爆网络、温暖焦作人的朋友圈,还是在2020年12月25日。

当日,焦作城市门户APP“焦我办”正式上线。这个被列入焦作市2020年十大民生幸福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城市智慧门户,不仅标志着焦作“互联网+政务服务”迈出了新的步伐,亦标志着移动办事新时代的全面开启。

“焦我办”,自此开始与你我的生活分秒相伴。

我们不能忘记,是“焦我办”的上线,让群众得以在住房保障、公积金、社保、不动产和大厅预约叫号、一键挪车等领域享受123项在线城市服务的便捷。

我们不能忘记,是“焦我办”的创新融合,让22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为群众带来了全新的便民服务体验。在焦作,“我要开食品小经营店”“我要开便利店”“我要开美发店”“我要开奶茶店”等企业和群众高频办理事项,只需要提交一套材料,即可随时在线办理。

我们更不能忘记,疫情防控期间,正是得益于“焦我办”的智慧支撑,疫情政策、交通出行、健康码转码、医院就医等民生关切,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彰显焦作城市的“智慧底色”。

如今,百度检索“焦我办”关键词,108万条海量信息之中,我们能轻易找到网民对于“焦我办”的热情点赞。

因“焦我办”的上线,“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的暖心故事比比皆是;因“焦我办”的助力,诸如刷“脸”就能办理各种手续的创新之举,也开始在各个职能部门沉淀,成为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一次次探索与实践。

创新不停,便民不止。“特别能战斗”的焦作人,从来都有“特别敢创新”的智慧,也从来不缺乏“特别重落实”的精神。

“焦我办”,开始迎来一次换挡升级的精彩改变。

(二)

突破,始于一次跨部门的智慧融合。

2022年秋冬之交,疫情又有反弹。物流不畅、返乡受阻、农产品滞销、弹窗难除……市委、市政府始终关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百姓的急难愁盼。

如何打通政企、政民之间的互动渠道?如何快速回应百姓诉求,更好地为企业和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一个“焦我办”APP,显然已经不足以解答如此多的民生难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无疑会成为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焦作落地见效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要求,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会同市应急指挥中心12345热线、焦作日报社等关联单位,展开了持续5天的克难攻坚。

10月26日起,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应急指挥中心12345热线、焦作日报社等单位进行了多次研究,谋划了依托12345网站搭建民生诉求互动“焦我办”平台,实现群众诉求“即接即办”、办理进度“一目了然”的基本思路。

一场从程序员“编程语言”向“百姓心语”的超时空对接,正式“连线”。

一条清晰的时间线,也凸显市委、市政府对于尽快上线平台,打开网络端口,倾听民生诉求的急切期待——

10月29日前,建成民生诉求“焦我办”互动平台!

10月31日,平台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发布,在焦作日报、焦作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平台上线,时不我待!

五天的倒计时,每一分钟的工作推进,都是平台与百姓心声的无限接近;每一次网络编码的书写,都是在寻找纾解百姓心中疑难的最佳答案。

页面如何设计更亲民?诉求如何提交更便民?流程如何设置更快捷?

5天时间,一次又一次推敲,一次又一次尝试,一次又一次修改,都是为了完美呈现“焦我办”即刻上线、即可便民的服务功能,也是为了真正实现群众诉求“听得到、转得快、办得实”,转办事项“有人管、有人办、有人答、有人应”的互动效果。

10月31日,没有隆重仪式,也没有盛装剪彩,焦作市民生诉求“焦我办”互动平台,在悄无声息中正式上线。

现实中的悄无声息,在网络空间却是民声汇集,热闹非凡。

(三)

10月31日8时许,焦作日报全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对平台的服务功能进行了首度推荐。

仅仅一个小时之后,50余条民生诉求信息便通过平台呈现在广大市民和网友面前。

“我的弹窗如何解除?”

“天河公园附近有人占道经营,有关部门可否管理?”

……

60条、80条、100条……

截至当日18时,平台上线仅仅10个小时,“焦我办”已经收到市民诉求161条,与“焦我办”联动的焦作日报全媒体热线8797000、焦作晚报新闻热线3909990接到市民打来的电话诉求48条。

平台带动热线,热线也促“火”了平台。

200余条信息的背后,是百姓对平台沉甸甸的期待。

平台上的百姓期待,如何转化成百姓满意、百姓点赞?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焦我办”平台程序简单、操作方便、运行快速、落实高效的特点和多方合作、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是转化的关键。而平台“7×24”小时倾听受理民生诉求、快速分转处理、快捷高效办理的便捷流程,也为民生诉求的快速办结,提供了保障。

手指一点“焦我办”,民生诉求“我来办”。

平台运行至今,百姓的“手指一点”背后,绘就着一幅又一幅温暖而火热的为民服务画面——

12345的工作人员在转交转办中迅速对接,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在看到诉求之后马上采访连线,相关职能部门在接到转交事务后先期回应,继而纾困解难……

市实验幼儿园南园何时招生的疑问解决了,小区里迟迟未建的燃气交费平台建好了,无法返乡的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协助下顺利转运到隔离点了,修武县郇封镇东常村滞销的萝卜、白菜,在“焦我办”、12345、焦作日报社共同搭建的平台上,进入热销的“绿色通道”了。

11月13日深夜,记者以网民身份登录“焦我办”互动平台,看到的是1795条民生诉求背后“民有所呼”的期待,看到的是1795条交办记录背后“我有所应”的高效,看到的也是1429条办结记录背后“我有所为”的实践。

这一切,只是“焦我办”初露峥嵘的一个缩影。

媒体融合时代,“焦我办”互动平台已然不仅是市委、市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更是纾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综合诉求平台。11月3日,随着各县(市、区)融媒体平台、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微信公众平台向“焦我办”平台打开链接端口,“焦我办”已经成为怀川大地“无处不在”的民声收集平台。“焦我办”搭台、12345连线、焦作日报全媒体唱戏的高效融合服务,让“特别重落实”的焦作,在平台的线上线下互动中迅速搭建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下群众与政府沟通互动的“联络台”“连心桥”,构建了疫情特殊时期无接触、高效率的“高速路”“生命线”。

(四)

“焦我办”一个平台、一支队伍、一屏展示、一套机制的运行体系之中,焦作日报全媒体的全流程介入,提升了平台跟踪问效的“加速度”,也传递了平台承载的焦作正能量。

东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常化聪,对于平台迸发的助农之力,感受颇深。

东常村地处修武、武陟两县交界,与焦作城区约有40分钟车程距离,但这片白菜从滞销到“预售”,常化聪只用了“一个手指”的距离。

通过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看到“焦我办”平台上线消息的常化聪,在平台上发送了萝卜滞销的诉求信息,很快就接到焦作日报爱心助农团队负责人冯达凯的电话。

助农绿色通道迅速开启,常化聪滞销的萝卜,经“焦我办”平台与“焦报购物”微信小程序的合力相助,短短一天时间,首批1万公斤萝卜销售一空。

11月8日上午,在第二十三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感受到“焦我办”互动平台助农温暖的常化聪,在新闻直播连线中,对“焦我办”平台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感谢。

“感谢‘焦我办’!感谢焦作日报!感谢12345热线!”

首次参与新闻直播而激动不已的常化聪身后,一片长势喜人的白菜即将收获,这批面临滞销之困的白菜,已经被焦作日报爱心助农团队提前“预定”,即将进入助农销售“绿色通道”。

“绿色通道”,不局限于助农。从农田到百姓心田,“焦我办”传递的温暖,必将涵盖民生、民情的方方面面。

网友“北海如初”在焦作日报全媒体平台留言:“焦我办”会成为真正解决民生诉求的“网络绿色通道”。

百姓的期待,就是“焦我办”的未来。

“焦我办”互动平台彰显的惠民生、暖民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关怀,已然在怀川大地书写出更多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多元化实践。

为进一步精准防控疫情,为大货车司机提供暖心服务,我市的“司机驿站”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为赋能乡村振兴,修武县767个全科网格已精准覆盖7.5万户24.8万名群众,“民呼必应”基层治理格局加速形成,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从最初的“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到如今的“网格吹哨、部门报到”,中站区“全科网格”通过智慧平台,线上线下齐发力,让“数据跑路”代替“人力跑腿”,打破“信息孤岛”,拔掉“数据烟囱”,最大限度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党建引领、数治赋能、部门联动”的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日益凸显。

“焦我办”之于焦作,已然不止是一个倾听民声、纾解民困的单一平台。“焦我办”彰显的城市精神,不仅仅是线上解决民声诉求的高效互动,也是线下了解民生民情的“心中有数”。在常态化开展的“入户访民情、我来办实事”“敲门行动”等活动引领下,焦作市已经形成了线上“智慧处理”、线下“党员敲门”的互动处理模式,基层治理工作得到广大百姓的真情点赞。

正如市委书记葛巧红所说,为民、务实、创新,将成为基层治理的主题。以民生为大的焦作,将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以民情为重的焦作,将让基层治理彰显更多的人民情怀。

民生利益无小事,“焦我办”,只是焦作回应关切、温暖民心的起点。

为民服务无止境,“焦我办”,永远不是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终点。

(标题书法: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