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1月14日

注意:孩子上网课当心被骗失财

提醒:家长加强监管 关闭免密支付功能

本报记者 付凯明

近期,受疫情影响,不少孩子在家上网课。殊不知,已有不法分子将“黑手”伸向涉世未深的学生。10月27日,市公安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局接到一起报警,报警人的侄女在家中用其父亲的手机上网课时,被骗子以其在网上中奖送签名照的方式,诱导其点击不明链接,被骗5万元钱。

面对狡诈的网络骗子,家长和孩子们该如何擦亮眼睛识破骗局呢?记者就此采访了该分局治安大队教导员宋小涛。他说,孩子上网课被诈骗案件时有发生,网络骗子一般常用以下几种方式设置陷阱行骗:“交材料费”“免费换皮肤”“红包返利”“反防沉迷”和“明星发福利”等。

那么,家长和孩子该如何防止被骗呢?宋小涛提醒说:“网络骗子十分狡猾,即便是成年人,若不加以防范也很容易掉进圈套。关键是家长要增强防骗意识,防止辨别能力弱的孩子上当受骗。”

他说,首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的辨识度有限,极易出现钱款被骗的风险。保障孩子上网安全,不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法律的规定。未成年人心智发育不够成熟,社会经验缺乏,使用手机上网应当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绝不可放任自流,疏于管教,要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安全保障。

其次,上网课期间,家长应当取消所有手机支付软件的免密支付功能,修改自己的电子银行或微信支付密码,不要向孩子透露任何支付密码。

第三,要注重对孩子的反诈防骗教育,加强亲子沟通,确保一旦出现不懂和疑问,能够第一时间向家长反映。

最后,宋小涛提醒广大网友,面对千变万化的诈骗手法,请牢记“三不一多”: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泄露和转账汇款多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