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11月22日
新时代焦作城市精神探源特别报道之六
和谐征迁 天河家园
南水北调穿城过,日新月异看今朝。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本报记者 原文钊
这是一项感天动地的伟大壮举,为彪炳史册的世纪工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让南水北调焦作精神在怀川大地熠熠生辉。
初冬时节,南水北调天河公园依然绿意盎然,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市党群服务中心、南水北调第一楼等地标性建筑,风格独特、美观大气,沿着天河北路、天河南路环游,仿佛行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唯美画卷中,处处彰显着焦作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从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总干渠征迁,到两侧绿化带征迁,再到天河公园完美呈现,焦作人民用忠诚、奋斗、担当,铸就了“忠诚担当、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南水北调焦作精神,为“特别能战斗”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2009年7月10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总干渠征迁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河南省焦作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征迁,确保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的做法很有特点,很有成效。
时光荏苒,历史的车辙清晰可见!
岁月如梭,嘹亮的赞歌荡气回肠!
(一)
世纪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1432公里,途经14个大中城市。焦作市是南水北调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总干渠在焦作境内全长76公里,城区段长约10公里。
2009年,我市圆满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焦作城区段征迁任务,2900余户、1万余名征迁群众依依告别昔日的家园。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一渠清水碧波荡漾,跨江淮、穿黄河、依太行,向北蜿蜒、直达京津,在长途跋涉中福泽沿线两岸人民群众。
然而,我市位于太行山南麓,中心城区从北向南落差近百米,汛期特大洪水、生活污水、道路扬尘等诸多不利因素,严重威胁渠堤安全、水质安全。同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征迁后,焦作城区段两侧环境脏乱差、治安隐患多,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反映强烈,高标准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刻不容缓。
2017年春节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工作全面启动,全市2000余名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号召、下沉一线,进驻沿线13个城中村,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全力以赴投身征迁工作。
以人为本,和谐征迁!
忠诚担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征迁指挥部一班人尽责善为、干在一线,协调市直职能部门和解放、山阳两个城区在短时间内解决了搁置多年的土地、规划、资金、政策等问题。
顽强拼搏。广大党员干部无怨无悔、义无反顾,高举和谐征迁、依法征迁大旗,始终坚持以一往无前的壮志和豪情、壮士断腕的勇气和气势、任劳任怨的态度和精神、充满智慧的举措和办法,创造了令人注目的业绩。
团结协作。近百家单位和社会各界通过各级各类组织凝聚在一起,同舟共济、通力配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式工作网络,汇集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无私奉献。水、电、气等产权单位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大力支持安置房建设;党员干部加班加点、带病坚持,默默无闻、倾力奉献;广大征迁群众顾全大局、不计得失,彰显舍小家、为国家的家国情怀。
近4个月时间,4008户、1.8万名征迁群众克服困难、无怨无悔,选择了离开故土,选择了为大国工程让路,彰显了怀川儿女的胸怀与担当。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范杰曾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城区段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对征迁工作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在4个月时间里,无数党员干部和征迁群众舍小家、为大家,付出了艰辛努力,作出了巨大牺牲,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回忆起那段宝贵的工作经历,范杰感慨万分。
2017年6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协议签订、搬空、拆除“三个100%”。这标志着我市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工作圆满完成,让南水北调焦作精神再一次光芒闪耀。
喜讯传到北京,时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鄂竟平高度称赞道:“焦作人民的奉献,史无前例。”
(二)
一渠清水牵南北,丹水情长润怀川。焦作人民义不容辞、接续奋斗,坚决扛起“守护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
2017年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建设大幕开启,“以绿为基,以水为魂,以文为脉,以南水北调精神为主题的开放式带状生态公园”设计方案正式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和建议,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一渠清水,澄澈如镜,倒映着广大建设者奋斗的身影。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施工难题的技术攻关、时间紧迫的文物发掘……一个个火热的场景、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定格在报纸上、视频里、照片中、历史间。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高标准建设焦作城区段绿化带不仅是焦作守护好大国工程的使命担当,更为焦作加快城市更新、改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等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市南水北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王东说,我市全力打造AAAA级景区——南水北调天河公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天赐良机。
一渠清水穿城过,两条彩练绣绿波。
2020年年底,南水北调天河公园“水袖流云”“枫林晚秋”“诗画太行”等12个节点公园全面建成开放,为我市中心城区新增绿地200余公顷,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景”的独特景观,为我市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我市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PM10、PM2.5分别为每立方米84微克、每立方米45微克,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率居全国第十四位,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南水北调天河公园针对中心城区居民聚集的实际情况,建设了宽5米、长22公里的健身步道,建成小型足球场、篮球场、儿童游乐场等运动场地近20处,分布式安装各类健身器材10余组、近200件,每天吸引大量市民前来休闲健身,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不仅已成为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北方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水源,也提高了我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2022年10月31日,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统计数字显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已累计供水523.29亿立方米。
截至2022年8月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向我市供水约4.3亿立方米,其中居民及工业供水约3.59亿立方米、生态供水约0.71亿立方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三)
作为“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发源地,焦作人民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赓续着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
2021年7月,市委书记葛巧红,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亦博履新焦作以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开展实地调研,要求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将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谋划好、建设好、运营好。
铭记奋斗历程,汲取前进力量。焦作党建品牌和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2021年7月1日,位于南水北调天河公园内的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正式开放,成为全国第三家国家方志专业分馆,通过水与文明、调水千秋、伟大工程、纵横江河、幸福之水等多个板块,集中展示南水北调工程的诸多“世界之最”,讴歌沿线群众和建设者的奉献精神,彰显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
一年多来,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先后被国家水利部列入《“十四五”水文化建设规划》和“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主题文化线路,被中科协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入选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省文旅融合智慧化创新项目、焦作市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示范点、双拥主题公园、全市首批干部教育现场培训点、河南理工大学产学研基地等,累计接待参观团队1000余批次、4万余人次,让新时代怀川儿女创造的南水北调焦作精神享誉神州大地。
党群一家亲,服务聚人心。我市在南水北调天河公园党建文化园内,建成全省首家地市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集传播党建理论知识、提供组织生活场地、打造便民服务站点、集中办理党内业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综合服务平台,与全市2000余个县、乡、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组成党建矩阵,为党员群众提供就业指导、公益讲座、法律援助等各类便民服务,进一步丰富党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6月,市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以来,共接待各级党组织400余批次、3.2万余人次,成为全市广大党员群众想来、爱来、盼来、还来的“人气高地”。
“市党群服务中心把各项党务资源和社会资源凝聚起来,齐心协力为党员群众服务,实现以党组织为核心,多组织参与,并与群众需求紧密联系的工作业态,进一步凝聚党心、政心与民心,打通服务党员和群众‘最后一公里’。”市委组织部二级调研员孙迎新说。
城市新地标横空出世。焦作是山阳故城遗址所在地,曾是两汉时期河内地区重要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玉玺造型的南水北调第一楼,与山阳故城遥相呼应,是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项目的重要节点工程,也是南水北调天河公园的点睛之笔。
目前,南水北调第一楼即将全面竣工,充分发挥望山、观水、地标、展陈等诸多功能,成为展现焦作人文历史的新高地和市民望山、观水的新地标,切实提升城市品位、增进民生福祉,对塑造城市特色、传承文化记忆、彰显城市文脉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今,南水北调焦作精神已成为焦作人民践行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激励着广大怀川儿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书写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建设更加绚丽的篇章。
(标题书法:张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