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1月22日

打造高质量创意团队 赋能高质量文化创新

——记者探析第九届中原(鹤壁)文博会

焦作主展区受热捧。

焦作金谷轩设计的一把绞胎壶。

焦作中原工业设计城在文博会上推出的文创产品。

来自温县陈家沟的太极拳表演。

温县将剪纸艺术与太极拳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文化产品。

(本栏照片均为本报记者王玮萱摄)

本报记者 王玮萱

11月18日至21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商务厅、鹤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九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第九届中原文博会)在鹤壁市鹿台阁文化园举办。我市有8家特色文化企业参展,带来了约1000件极具焦作特色的文化产品。

受疫情影响,此届文博会规模略有缩小,但各城市参展商以“新”为径,“创”出一片精彩。

拥有多个重量级文化品牌的焦作,在此届中原文博会上格外亮眼: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舞动”健康文化大产业;世界级山水文化品牌——云台山,“点亮”焦作休闲之城的魅力光彩;闻名全国的绞胎瓷文化,以其“表里如一”“君子之瓷”的文化内涵,在全国独树一帜;国家地理标识产品——四大怀药,药食同源,彰显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挑动”全国人民的味蕾。

可以说,在大健康文化、中医药文化、饮食文化、山水文化、陶瓷文化等各文化领域,焦作文化精品影响全国。

正因为有颜值、有底气,所以厚重的焦作文化便滋养了一个多彩的梦想: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形成文化产业矩阵,让闪光的焦作文化托举“山水富城,文武福地”的焦作城市品牌。

然而,让梦想的阳光照进现实,焦作文化尚需加把“新”柴。

在此届文博会上,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以“新”出镜,吸人眼球,是每个城市参展商的共同特点。

焦作何以胜出?

李文献,是我市绞胎瓷烧制技艺重要的传承人。在此届文博会上,他不仅带来了部分绞胎瓷精品,还与爱人李祥枝在现场为参观者演示绞胎瓷编织技艺,为焦作主展区吸引了不少人气,许多人对“编”出来的绞胎瓷产生了浓厚兴趣。

李文献告诉记者,前不久,他应河南省博物院之邀,做了一批印着河南省博物院LOGO的茶水杯、咖啡杯、双鱼壶等文创产品,这是今年他在绞胎瓷烧制技艺方面的一些创新性突破。产品成型后,他突然觉得绞胎瓷烧制技艺很适合用来做咖啡杯。然而,可别小看一个咖啡杯和一把与之配套的专用勺子,这让他下了不少功夫。

李文献感慨地说:“我今年快70岁了,很多创意想法跟不上时代需求。就拿咖啡杯来说,如果没有此次机遇,我是想不起用绞胎瓷烧制技艺去做一套咖啡用具的。所以,如果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能有一个强有力的创意团队来支撑传承人的创作,焦作绞胎瓷产业发展或许会走得再快些,道路再宽些。”

的确如此。上世纪末,焦作绞胎瓷文化复苏,一时间,在全国陶瓷行业呈现强劲地发展势头。而如今,近30年的时间过去了,首批传承人已渐渐老去,绞胎瓷文化产业的发展却要从“复苏”走向“复兴”,拥有一支或多支高质量的绞胎瓷文化创意团队,势在必行。

不仅绞胎瓷文化产业亟需创意团队,我市太极拳、“四大怀药”等传统文化产业发展都亟需高质量的文化创意团队。

焦作中原工业设计城首次参加中原文博会,这是一支以工业产品创意设计为路径的团队。谈起首次参加中原文博会的感受,此次中原文博会负责人张栖瑞介绍,入住焦作以来,他们的创意已在大南坡等美丽乡村落地,但与焦作文化尚未深度碰触,创意团队仍将不断完善、提升,以适应焦作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

创新,是新时期孕育的新发展理念,其无处不在。

在此届中原文博会上,参展商都展露了一个“新”字。

河南博物院来了,依托高质量的创意团队,仅文化盲盒,他们就研发了10余种。记者得知,长期与河南博物馆联系的创意团队、文化企业有约100家,这才有了由河南博物院深度创意的“河南文化”。

近几年,河南“唐宫夜宴”的小姐姐们火遍大江南北。于是,“唐宫夜宴”成为了光彩夺目的文化品牌。河南华冠文化被授权,打造了一批以“唐宫夜宴”舞蹈IP形象——唐媚儿为主角的文化产品。在此届文博会上,印有“唐媚儿”形象的新款口罩、永恒笔、行李箱、音乐棒棒糖等,十分抢镜。

来自山东的鲁音文化,利用一种特制的铝合金研发了一款音乐鼓,大受欢迎。其展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后面有一个研发团队,还有工厂。”

文化要创新,才会有出路,这已不是一个秘密。而创新的主体是人,依托高质量文化创意团队,文化创新才能更出彩、更精彩。这恰恰是焦作文化产业发展亟需突破的“瓶颈”。

在以往的多次采访中,记者听到我市文化传承人谈及最多的、最为忧心的问题就是,焦作文化企业对于优秀人才的渴望,对于构建人才团队的迫切需求。

有专家称:“传统文化产业要兴,文化创意产业必要兴。”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对于带动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科技含量高、创意深远、独特新颖的金点创意,甚至撬动了一个产业。因而,传统文化产业需要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批懂科技、见识广、善创意、组织强的文化创意领军人才,用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民族的心态、高级的审美情趣,引领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脚踏实地,仰望星光。或许,焦作文化只有置身于创意文化的星海中,才能光芒万丈,站在更高的维度讲好焦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