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01日
干得好不如晒得好?
□筠 溪
人民网近日刊发题为《党员干部要坚决杜绝“伪忙碌”》的文章,观点鲜明地指出有一种忙碌叫“伪忙碌”,即“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近年来,“白+黑”“5+2”的工作模式是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的工作常态,对这种加班加点拉项目、提经济、惠民生的工作态度应该大力提倡,但对其衍生出来的“伪忙碌”要坚决制止。
与忙忙碌碌干事创业相比,“伪忙碌”非但不忙碌,还折射出部分党员干部重形式、轻实干,风风火火却一事无成的日常状态。工作中,“伪忙碌”有很多表现形式,其中“微信晒成绩”“圈内晒辛苦”是很多网友体会较为深刻的一种。不少人感叹,工作干得好不好在其次,身处信息网络管理和考核的大环境,关键要懂得如何晒,正所谓“干得好不如晒得好”!
当前,几乎各行各业都在流行“痕迹管理”。客观地看,这种实时、迅捷、精准、细致的管理和考核方式,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具有极大的助推作用。然而,随着大家对此规律驾轻就熟,很多人发现了利用微信、钉钉等平台“走向成功”的捷径。于是,不少人笃信“要会干,更要会晒”,由过去被动晒到现在主动晒,希望通过提高“出镜率”、增加“曝光度”,向领导同事展示好作风、树立好形象。特别是那些工作较为“清闲”的人,则更加迫切地借助这些平台“佐证”自己很繁忙、工作很积极。这,难道不是“伪忙碌”吗?
显然,如果“痕迹管理”没有持续“进化”,极易“引导”党员干部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考核工作十分必要,但考核应该回归为工作服务的初心。只有考核的指挥棒更加精准,开展工作才能更加务实。考核标准并非设置条目越多、越复杂越好,而要实事求是,推动工作、促进落实,切不可掉入形式主义的泥潭,更不能成为党员干部竞相晒一晒的温床。
“伪忙碌”,表面看是个人作风问题,实则反映了一个单位干事创业风气的问题。如果有人假装忙碌、装假努力,蒙在鼓里的领导却不够“火眼金睛”,无形中又会带动更多人“跟着忙”。管理“以人为本”不如“以制度为本”,杜绝“伪忙碌”更要用好制度的力量,形成科学的用人导向,营造实干的工作氛围,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引导大家将心思、精力放在工作上,以真抓实干助力高质高效,为单位乃至地方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
来稿邮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