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06日
彭怡:我把基层当课堂
本报通讯员 李晓光 郭 飞 摄影报道
如果说事业是一条河,那么基层就是最好的课堂;如果说实干是国网人的底色,那么生产一线就是最好的课堂。国网焦作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中心有这样一名女工,她将基层当作干事创业的舞台,将生产一线的历练当作青年人成长成才的“练兵场”。
她就是彭怡。彭怡2019年从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配电运检中心,成为一名配电二次运检工。每次来到工作现场,看到男职工轻松爬上杆塔作业,她心中暗自较劲,要与男职工一比高下。她说:“我爱挑战自己!”
参加配电技能竞赛,挑战登杆作业,不仅要克服恐高,对女性而言,身高、体力等天生的短板也不可忽略。男同事打一次脚扣就能上的高度,她需要打两次才行。有时候在杆上工作时间久了,腿还会不受控制地发抖。经过多次努力,她一次次克服自己的畏惧心理,在心中告诉自己,不要害怕,不用胆怯,努力和奋斗是自己人生的宝贵经验,既然扎根基层,就要用自己的能力战胜一切困难!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满足电力用户对优质可靠电力供应的需求,国网焦作供电公司大力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这也成了配电运检中心的核心业务。彭怡手里拿着一个电气设备向笔者介绍:“这个安装在10千伏配电线路上的智能型故障指示器,是实现配电自动化的手段之一。如果有线路发生故障,它可以迅速判断故障点、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类型以及故障区间,并通过短信发送至抢修人员手机上,能大幅度提高故障查找的工作效率。”
彭怡形象地介绍,这就好比电网插上了“智能翅膀”!
实现配电自动化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前期工作的开展可谓困难重重,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进行。彭怡所在的班组青年员工居多,大家都没经过专业训练,如何在短期内快速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最艰难的时候,也正是成长最快的时候。彭怡和同事们借助每一个工作现场的机会,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慢慢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在FTU改造过程中创新了柱上开关新型双侧三相电子式PT应用,开创了一种全新、快速、高效的故障隐患排查方法。
10千伏配电网上连电网主网,下接千家万户,是影响老百姓用电的关键环节,也是供电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后一公里”。彭怡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能给老百姓带去更好的用电体验,能让老百姓对“国家电网”竖起大拇指。
她说:“我将不断扎牢自己的基层之根,从基层沃土中汲取丰厚养分,向阳而生、茁壮成长,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有大作为,发挥自己的‘巾帼’力量。”
(本栏照片均为彭怡的工作日常)